“85后”杨清:用心做好逝者最后一程
火化工,一个似乎让人有点望而生畏的职业。工作中,他们每天打交道的除了悲伤的家属外,就是冰冷的遗体和高温的火化炉。沉重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不苟言笑;特殊的工作内容,让他们需要拥有一颗强大而悲悯的内心。
清明时节,记者走进晋江市殡仪馆,带您了解遗体火化工的日常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晋江市殡仪馆有6个火化工,29岁的杨清是其中的一员。阳光、清俊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这让人很难将他和他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说起5年半的火化工作,杨清已觉得十分平常,面对每个人都会历经的最后一程,他说他只是尽力地去做好这份工作,给生者安慰,让逝者安息。
每天面对高温
衣服湿透七八回
每天早晨七八点,晋江市殡仪馆就开始一天的繁忙。平均每天,晋江市殡仪馆要火化20多具遗体,而到寒冬和酷暑时,火化工作会更加忙碌。
拿火化单、接遗体、开炉门、装遗体、关炉门、点火……这是杨清每天的工作。从殡仪技术管理专业毕业到现在,他已经在晋江市殡仪馆工作了5年多。
“火化工作虽然大多是技术性的操作,但依然十分辛苦。”杨清介绍说,火化炉内温度高达1500多摄氏度,炉口虽然有引风机在吸风,但温度也超过了100摄氏度。每火化一具遗体,他一般要通过炉口的观察窗查看三四遍。即便是火化间的温度也都不低,夏天更是高达五六十摄氏度。
“每天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得湿透七八回。”杨清说。而遇到要求烧骨的单子,程序上又会比烧灰麻烦许多,得不时地托动遗体、调整油枪,就更热了。
工作常遇难题
最怕逝者家属不理智
谈到工作中的难处,性格开朗的杨清挠头想了许久后,说起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殡仪馆接到一例疑似禽流感患者的遗体。火化工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不敢接。可这样的遗体火化更是一刻都耽搁不得。穿上防护服,做好炉间、地板的消毒工作,抱着事情总要有人做的心态,杨清接下了这个任务。
“害怕吗?当然有。可能那时候年轻,胆大吧。”杨清笑着说,曾经内心的风起云涌如今被他轻描淡写地带过。
此外,杨清说,工作上更多的难处,是要时常应对部分逝者家属不太理智的行为。
他告诉记者,在晋江曾有对逝者三敬酒的习俗,后来部分地方演化成在将火化的遗体上泼水的习惯。而这一举动在火化间内是不被允许的。“但有的家属情绪太过激动,强行泼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火化炉的故障率。”有一次就因为逝者家属强行泼水导致火化炉内的线路出现短路,后来是请了电工来抢修,才保证了火化工作的继续进行。
杨清还表示,因为火化炉内油压大,开炉门时,火喷出来是常有的事。他们虽然是专业的火化工,还戴着防护手套,也很难避免被火舌烫伤或灼烧到头发。而有的时候,情绪失控的家属会冲上前来,为再看一眼逝者而强行打开火化炉门。
相亲了好几回
工作性质总不被理解
帅气爽朗的杨清,有“颜值”有身高,但找女朋友却是个难题。一个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时间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工作性质让很多人难以接受。这些年亲戚朋友给他介绍了不少女生,他也相亲了好几回,可对方一听他的工作是火化遗体,就都给吓跑了。
“做我们这行的,要么就是入行前成家,要么大部分都是找同行或者找同学。”杨清介绍说,在晋江市殡仪馆的火化工们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虽然这份工作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但在杨清的心里,这是一份带着善心的工作,他的家人也从最初的不认同转变为现在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会继续做下去。”杨清说。
(记者 许春 林文婧 秦越 文图)
- 清明节·走访 清明祭祀 传统金纸仍是首选2015/04/03
- 闽南四句记清明 在外漂泊的晋江人,你们想家了吗?2015/04/03
- 清明节·故事 六旬老人守护烈士陵园十六载2015/04/03
- 清明假期天气晴朗 带上“阳光”去祭扫2015/04/04
- “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活动主网站、手机活动页面上线2015/04/0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