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走访 清明祭祀 传统金纸仍是首选
晋江新闻网4月4日讯 每年清明节,闽南家家户户都有烧金纸的习俗。虽然市面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仿真冥币,但在晋江人眼中,金纸仍不可替代。记者走访了解到,现在晋江市场上的金纸多产于西园大霞浯。
昨日,记者在曾井菜市场、翰林池菜市场、梅岭综合市场走访时发现,之前盛行的3D模型轿车、别墅、手机等新型祭拜品已消失在市面上,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印在纸张上的2D卡片,卡片上同样有轿车别墅,甚至还出现珠宝、护照、驾驶证、居民身份证等。
一祭拜品店老板告诉记者,纸币套装的销量不错,里面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纸币,一套15元,年轻人比较喜欢买这种,但大部分晋江市民清明祭拜用的都还是金纸。
在梅岭综合市场,记者发现,路边摆着一个只卖金纸的小摊。摊老板告诉记者,她是西园霞浯人,社区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制作金纸,她请了20多个工人,每天制作金纸。“清明前生意比较好,所以平时也都要赶工制作。”
随后,记者来到西园大霞浯。刚进村口就发现,空地上摆满了一排排整齐的金纸,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亮光。
记者了解到,当地制作金纸共有手工、机器两种。在社区一处居民楼里,56岁的吴阿姨正在印着金纸。
“刷刷刷……”左手捻金纸,右手刷“金药”,一秒钟内,吴阿姨就可以刷完三四张金纸,这样的活计,她从小姑娘时就开始做了,如今已动作娴熟,一天差不多能刷3万张。
吴阿姨告诉记者,在西园大霞浯,这样纯手工刷金纸的人已经不多了,多数是五六十岁的老年女性来赚点钱贴补家用。
虽然快不过机械生产、也比不过一些小作坊聘请专门的员工刷金纸的数量,但吴阿姨并不着急,动作快而稳。“手工刷的金纸,金箔会厚些,所以很多人更愿意买纯手工的。”吴阿姨说,慢工出细活,她自己做自己卖,并不急于做多少。记者了解到,机器制作与纯手工制作,最大的差别就是“晒”的过程,手工制作因需要多道工序,所以要经过阳光的多次照晒,把水分晒干,而机器制作,则是一体形成,无需再晒。
记者 林小杰 许春 郑翔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