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重拳治理电话"黑卡" 电话卡年底前实名率超九成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5-04-01 08:43
  

  【核心提示】

  今年1月5日,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指明,自今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

  我国在2013年9月起实施电话卡实名登记,但仍有用户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不用实名登记的电话卡。这一规定实施一年多来,泉州的电话卡实名制情况实施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走访

  不出示身份证买不到电话卡

  昨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泉州移动、泉州电信和泉州联通三家电信企业所属营业厅和专营店大多在显眼位置张贴了“黑卡”治理专项通告。同时,泉州市面上其他电话卡代售点大多表示,没有未实名登记电话卡出售。

  昨日上午,在中心市区泉秀街一家电讯店内,记者表示自己忘带身份证,能不能购买到不用实名登记的电话卡。店主当即表示,没有身份证无法购买。位于浦西路的一家特约通讯店老板同样表示,购买电话卡需要持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她说:“上级有严格规定,现在买电话卡都要出示身份证。”

  在泉州侨乡商品街,一家手机销售店老板介绍,由于现在市场监管严格,如果被发现出售未实名登记的电话卡行为后,将会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在另外一家电话卡代售点,店主介绍,前几个月,商品街内还有很多代售点在卖未实名登记的电话卡,现在则很少。记者走访了商品街内其他8家电话卡代售点,均被商家告知购买电话卡需持本人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

  在泉州经营手机代售点多年的吴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未实名登记的“黑卡”在市面上很难买到,“对卖家来说,出售后的黑卡如果被利用在诈骗或者从事其他犯罪活动上,那么卖家要在法律上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对于买家来说,‘黑卡’平时也无法办理其他业务,丢失后也无法挂失。”

  处罚

   9个“黑卡”网点被列入“黑名单”

  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自2013年9月实施电话实名登记制以来,我国新入网用户基本实现了实名登记,近1亿未实名老用户完成补登记。然而,因把关不严、存量较多等因素,非实名电话卡仍多达1.8亿户。

  据介绍,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很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传播色情、诈骗等信息,从事违法活动。除此之外,“黑卡”还会被用来批量注册账号、发垃圾广告、恶意刷取厂商优惠资源等,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黑卡”获取途径广、使用成本低、追查难度大,给公安机关及时破获案件带来极大困难。

  今年年初,泉州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公安局和工商局三部门积极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我市“黑卡”治理专项行动,专门成立了泉州市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办公室。1月份和2月份,市通信管理部门组织明察暗访,检查社会营销渠道网点500多个,发现严重违规未施行实名制购卡的网点9个,这些网点全部被列入“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渠道商,三家电信企业在3年内不得与该代理商进行任何业务合作。”有关负责人说。

  治理

  发现网点未按规售卡举报有奖励

  据介绍,全市目前有包括移动、电信、联通等在内的手机卡约1000万张。在这些卡中,有部分未实行实名制。对此,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的电话卡绝大多数实行了实名制,未实名制的主要是一些使用多年的客户,要对这些用户一一重新登记实名,确实有难度,“用户会嫌麻烦,或者一些长期在外漫游的卡,用户也不会主动前来登记。”

  对此,市通信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士介绍,今年9月1日起,电信企业各类实体营销渠道要全面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必须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核验用户本人身份证件,并通过系列自动录入用户身份信息。据了解,目前,全市近万家销售电话卡的网点中,约有四成已经配备了二代身份证识别仪。

  对于2009年9月1日前入网的未实名老用户,基础电信企业要在为其办理新业务、更换电话卡时依法要求其进行补登记。根据该方案,三大运营商要确保在今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90%以上。

  据泉州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介绍,针对电话卡实名制,我市建立了社会举报奖励机制,市民发现未按照有关规定出售手机卡的网点,可在正常上班时间拨打0595-22138687举报,经确认属实的,将给予一定奖励。

              (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彭坚林 通讯员 方启龙)

标签:实名|电话卡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