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陆人因电话诈骗损失107亿 80%赃款在台湾提取
图片来源:百度
2014年,大陆人因电话诈骗损失了107亿元人民币,其中80%赃款在台湾被提取。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近日在两会上,援引公安部数据做出上述表示。对此,有台湾媒体直呼电话诈骗已成了“台湾之耻”。
防不胜防:改号软件+狼群战术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历的陈伟才还说,台湾警方告诉他,“台湾有近10万人,以面向大陆实施电话诈骗为生”。但台湾“警政署”上周对此回应,这一数据“纯属臆测”。
既然“纯属臆测”,确切数字是多少?显然,对处于地下状态的诈骗犯很难有准确的统计,因而相关单位无法给出准确数据。然而,大陆多发的电话诈骗案件,不少由台湾犯罪分子所为,是公认的现实。
带着广东口音的“猜猜我是谁”、海南儋州的“机票改签”等诈骗电话,许许多多人都接到过。陈伟才说,这一类是以大陆犯罪分子为主的地域性诈骗团伙所为,涉案金额少,易破案,易追赃。
另一种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钱”来恐吓,并且使用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改为政法机关,由台湾的跨境电话诈骗犯罪集团实施的诈骗案,“危害最大、破案最难、追赃最难、群众防范最难”。
近日震惊网络的“婉君”被骗案,就是第二种电话诈骗的典型。上世纪90年代以《婉君》一剧走红的台湾艺人俞小凡,去年底在大陆拍戏时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名下账户涉及跨国诈骗案,必须监管其账户存款,要她将存款转到指定账户,待清查账户资金流向后即归还。俞小凡返台后通过网络转账汇款6次,共汇出新台币4000万元,换算成人民币约800万元。
消息一出,网友纷纷感慨“婉君”太好骗。而不久之前,知名女影星汤唯、李若彤都被同类手法骗走了数十万到百万元人民币不等。难道女明星特别容易受骗?
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财产状况和个人资料容易被骗子获知,形成精准诈骗;另一方面,这些骗局并不像事后报道的那么简单,往往会有多部电话多个诈骗犯相互配合分进合击,逼真度相当高。
用陈伟才的话说,这些骗子“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像流水线一样实施诈骗。只要电话接通,当事人就如一只小羊羔被一群狼围住一样”。
台湾诈骗犯的“专业”还体现在取款过程中。在一起被骗3800多万元的案件中,大陆公安部门侦查发现,为尽快将这笔巨款取现,骗子购买了3607张银行卡,涉及大陆17家银行。因每张银行卡境外取款每天限额1万,为将骗款在冻结前快速取走,头目雇佣5个洗钱转账团伙,历时20小时疯狂取款,涉及台湾26家银行,797台取款机。
防范治理:看透骗局+两岸联手
电话诈骗不是新事物,却常以手法翻新取胜,台湾诈骗犯在这方面的“创意”,算得上层出不穷。台湾“警政署”刑事局今年1月破获一个电话诈骗案,3年来有上千人受骗,骗得新台币6000多万元。以台湾人林男为首的“山鸡诈骗集团”,派女子随机拨打台湾被害人电话,以“猜猜我是谁”方式假冒为熟人谈情说爱,经多次聊天后取得对方信任,再以“阿妈生病”、“欠公司钱”、“车祸”等理由,博取同情,榨取钱财。警方指出,部分参与案件的女犯还趁机兼做性交易。
台湾《旺报》近日报道,除了假绑架、中奖等手法,现在最新的手法就是“先给钱后扣款”。先用短信通知中奖,比如得奖20万元(新台币,下同)现金。接着电话询问银行户头,告知将汇奖金。10分钟后手机又响,请查询账户一下。受害者一查,银行证实果然进了20万元。但没多久对方又来电话,通常是女子带着哭腔说,由于疏忽忘了抵扣奖金的个人所得,20万元的20%是4万元,可否请您把4万元所得汇回来?一般人认为反正白得16万元,就退回4万元。结果会发现,对方的20万元是用其他银行的支票汇的,当天入不了账,对方退票,20万元就没了。
不管采取什么手法,电话诈骗采取的手段无非是恐吓与利诱,只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被无妄之灾吓倒,就不易受骗。但如今犯罪分子还会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女星李若彤就是遭遇电话诈骗后,打开一个假网站并插上U盾,银行账户内的所有钱即被一卷而空。
台湾《中华日报》20日的社论说,电话诈骗是台湾隐藏最深、为害最广的犯罪行为,几乎没有一部家用电话、没有一部行动电话没有接过诈骗电话或简讯,受害人不知凡几,受骗金额多到难以统计。犯罪集团最近几年来在台湾行骗逐渐“败市”后,移师东南亚或者中国大陆作案,真是台湾之耻。两岸应根据《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严打严缉电话诈骗集团,以洗刷耻辱。
台“警政署”刑事局表示,从2009年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签署生效后,至今年2月28日,两岸共同侦破重大跨境诈欺犯罪案件计56件,查获5557人,其中台籍嫌犯3344人、大陆籍嫌犯2162人、其他国籍51人。
(记者 王平 吴亚明)
- 福建省睡眠指数居全国18位 睡不好每月将损失3900元2015/03/22
-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变逃费通道 或每年损失上百亿2015/03/11
- 他有三个家 可都回不去2015/03/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