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习近平:打造海洋经济“半壁江山”

www.ijjnews.com    新华网 闽东日报 2015-03-13 11:55
  

  相关链接

   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经济

  宁德俗称闽东,地处福建东北部,北接温州,南连福州,东临台湾海峡,区位优势明显。全市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大陆岸线1046公里,拥有大小港湾29个,海岛643个,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境内著名的天然良港三都澳,负10米以上深度水域174平方公里,深水岸线88公里,主航道水深30—115米,口小腹大,避风条件好,具备发展大型工业港和综合性深水大港的优势条件。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就要求“耕海牧渔”,念好“山海经”,提出要打造海洋经济“半壁江山”。根据这个发展思路,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建设海上闽东”“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海洋强市”等重大决策,海洋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十二五”以来,围绕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2012年8月27日,市委召开三届四次全会,研究部署海洋经济发展工作,并制定出台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海洋经济发展有序推进。围绕构建“大港口、大交通”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沿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纵贯南北,沈海高速复线、宁武高速、漳湾疏港公路、盐溪疏港公路、白马铁路支线等相继开工建设,城澳、漳湾、白马及杨岐等作业区深水泊位陆续建成投产,以港口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突出项目带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高起点策划、生成、运作和建设临海项目,大唐火电、宁德核电、台湾义联镍合金、鼎信镍合金及不锈钢、海西宁德工业区、漳湾临港工业区、滨海大道及内侧围填海等一大批重大涉海项目相继落户建设;以大黄鱼养殖加工为龙头的传统渔业,依靠海洋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模式,焕发出新的活力;福鼎嵛山岛入选中国十大最美的海岛,三都、台山入选福建省十大美丽海岛,“闽东北亲水游”入选中国十佳旅游线路,海上仙都太姥山、福安白云山、屏南白水洋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特色鲜明的滨海旅游成为亮点,由临港石化、钢铁冶金、船舶修造、滨海旅游、现代渔业构成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初具规模,海洋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海洋经济增加值从2010年的179.2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29.44亿元,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4.3%提高到26.7%,海洋经济总产值891.43亿元,占全省1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市要发挥“海”这一最大特色、最大资源、最大优势,向海洋要空间、要产业、要实力。要把丰富的海洋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必须做到:明确“一个目标”。推动“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实施“两个步骤”。到201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实现增加值750亿元;到202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800亿元。注重“三群联动”。顺应人口、经济、产业、要素不断向沿海地区聚集的趋势,统筹做好各项规划。要着力实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港口的内引外联作用,提升城市辐射能力,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开发“四大区域”。按照“一环、一带、四区”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环三都澳海洋经济圈、沿海蓝色产业带和三都澳、白马港、福宁湾、沙埕港海洋经济聚集区,加快构建以环三都澳为核心,以沿海一线为主轴,以四大湾区为重点,以内陆山区为腹地的海洋经济发展大格局。打造“五大基地”。建设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海洋新兴产业基地、港口物流产业基地、滨海旅游业集散地、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狠抓“六个重点”。坚持规划引领、坚持项目带动、坚持科技支撑、坚持基础先行、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山海统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习近平|海洋经济
稿源: 新华网 闽东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