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深化移风易俗优化社会风气
晋江新闻网3月7日讯 新社会婚姻自由,怎能还保留有“互不通婚”的禁锢呢?年初,晋江安海镇梧山村苏良磁家娶进了隔壁的西畲村陈增培家的女儿当媳妇。这都得益于去年11月30日,安海镇梧山、西畲等8个自然村联合发布公告,废除400多年来各村永不通婚的陈规。而这只是晋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晋江市大力推行婚丧喜庆改革村规民约,晋江全市391个村、社区都制定了相关的村社规范,用这一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办法,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省办等理念变成行动。比如,磁灶镇大埔村的规约,就对喜事宴客的事项、范围、时间、规模等环节,以及丧事用餐、出殡“阵头”等红白喜事都作出相当详细的规定,并以村民代表大会的程序进行表决、制定罚则,有效地巩固了优序良俗,遏止了陋风流弊。自2008年以来,该村就涌现出赖金贵简办丈夫丧事、吴志平不办儿子成人宴、吴金程家族简办祖父丧礼……而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捐献给村里的敬老院等一系列新风新事。
同时,晋江还以慈善公益的推动、以行政规章的制约、以强化督查来落实、以社会舆论来造势、以培育文化来植根,坚持以恒地深化移风易俗、优化社会风气。
2003年,晋江市慈善总会就向全社会尤其是工商企业界发出“简办俗事,多行善事”的号召,倡导经济精英把节约下来的礼俗资金、亲朋好友赠送的礼金奠仪捐献给慈善公益事业,或者建立专项慈善基金。据统计,至去年9月,该会成立12年来所接受的这方面善款高达9.5亿元,占累计善款总额21亿的45%;仅去年上半年,就有12位爱心人士捐出这方面的善款1.03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善举在晋江已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一些普通人家也起而效之,进而形成了一种风尚和习俗。比如,仅今年1月份以来,见诸媒体报道的就有龙湖镇老党员施宣阔简办八十寿宴捐资20万修村路、安海镇吕天送免办孙子满月席捐给老人会5万元、陈埭镇丁振灿简办儿子成人礼捐给公益事业14万元等事迹。既然风俗习惯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文化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文化的办法和力量来解决。晋江市十分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习俗中优良、合理和有益的成份,并努力以新的文化成份来剥离、取代其糟粕。比如,禁止“普渡”、“佛生日”,也不是简单地采取“堵”的唯一办法,而是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力求用健康的习俗、文体和科普活动来取代它。去年,晋江市就结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各村、社区举办“中秋文化节”、“博饼大赛”、篮球比赛等民俗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把“普渡日”、“佛生日”变为“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公益活动日”、“扶贫济困日”和“环境整治日”,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用健康的文化去取代腐朽的文化,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
记者 董瑞婷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