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昨日在泉州开幕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5-02-12 08:08
  

  新华社泉州2月11日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11日在福建泉州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蒋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政府面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围绕“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举办此次国际研讨会,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良策,是一次智力对接、舆论对接的有益尝试。

  蒋建国说,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秋天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引起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积极反响。“一路一带”已成为境外新闻媒体的热门话题、海外图书出版的重要选题、国际智库研究的重点课题。目前,大势逐渐形成,影响遍及全球。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的决策力和运筹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一重大合作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筑牢政治互信基础,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坚守和平发展信念,强化人文交流纽带,凝心聚力、携手合作,共创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辉煌。

  尤权在致辞中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中华民族具有海纳百川、包容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宽广胸怀;同时也证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人民,通过和平友好的合作与对话,实现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增长,是最佳的也是可行的选择。

  尤权表示,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点发展区域,长期以来与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有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过程中,将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吸取营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采取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深化多元贸易往来、积极推进海洋合作、推动人文密切交流等举措,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积极的贡献。

  新华通讯社社长蔡名照在开幕式上作了演讲,他说媒体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对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要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的真实记录者、积极参与者,增进沿线各国人民认知认同,加深各国人民友谊,凝聚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他表示,新华社将通过加大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报道力度、创办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闻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方式,聚焦海丝,助力海丝。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在作演讲时表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传承历史的重大举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利益互惠,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还要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联系在一起,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帆在开幕式上分别围绕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如何建立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意识,如何从时空、多元、开放、包容、互利等多角度开展理论研究发表了演讲。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新华社、中国社科院、中国外文局、福建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会期两天,设三个圆桌会议,议题分别为“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空间”。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埃及、土耳其、英国、美国等30个国家的280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广泛对话、深入交流。

标签:海丝|研讨会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