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学习时报》刊发晋江市长文章 分享晋江新型城镇化实践探索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1-26 08:35
  
    近日,受《学习时报》约稿邀请,晋江市市长刘文儒在该报“领导论苑”专栏刊发文章,回顾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晋江新闻网现将全文转发,与广大网友分享。

突出“新”字写好“人”字

——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

  推进城镇化关键在于路径的选择。晋江民营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正是从这个实际出发,该市选择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牢牢把握贵在突出“新”字、核心是写好“人”字的总要求,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相协调,努力探索一条中小城市城镇化发展路子。

  立足一体化,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城乡和谐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城里人、农村人享有公平、优质的民生保障,实现从“身份剪刀差”到“幸福全覆盖”转变。首先,大力发展普惠民生,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晋江每年把60%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构建起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7个民生体系。其次,晋江还大力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民都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实现市民化。如今在晋江,农村和城市既有相同的生活品质,又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立足留得住,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百万外来人口为晋江带来重要的人口红利,晋江努力让他们和本地人一样,享受同等民生待遇,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实现本地化。晋江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新农合参保、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30项市民待遇,并实行积分优待政策,每年提供1000个公办学位、1000个安置房购房资格,只要符合条件,都能享受优待。这几年,晋江还逐步把百万外来人口的人口红利转化成人才红利、创新红利,出台了福建首个优秀人才认定标准和全省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完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平台,吸引优秀外来人才到晋江创新创业,4年共吸纳6000多名各类人才,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近百亿元,人才集聚的创新效应逐步显现。

  立足建好城,加快提升城市品质。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提升品质,通过城市转型,集聚要素,带动经济转型。我们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打造“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品质城市。首先,因地制宜高品质推进城镇化,不搞大一统、一刀切。晋江围绕“一主两辅”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建设,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市不仅要有都市的繁华,还要有优质的资源、完善的配套,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则注意保持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留住乡土气息。其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始终把文化传承贯穿全过程,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同时,坚持生态优先,让城市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近年来,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市,开展清水净海、植树造林、环卫保洁、治污减排“四大行动”,打造“天蓝、水清、地绿、岸美”的城乡环境。

  立足新常态,加快释放城镇化新动力。晋江始终坚持“多位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镇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城镇化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近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600亿元,城镇化投资近1000亿元,占了6成多,成为稳增长的利器,并有效促进了就业。

  通过城镇化营造好平台,集聚人才、资金等要素,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纷纷通过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五个创新”,抢占价值链高端。初步形成了创新型经济的“晋江版块”。

  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催生了一批三产新业态,三产跃升势头明显,经济结构逐步调优、调新。晋江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改革创新先导示范区和工业旅游示范市,已经构建起商贸物流、文创研发、金融和旅游4个服务业聚集区。

  立足可持续,加快破解“人地钱”瓶颈。新型城镇化要走出“新”路,就需要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不断突破各种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保障。这几年,晋江坚持先行先试,着力解决“人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人从哪里来。晋江紧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题,制订实施“153050”计划,促进本地农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本地化,目标是到2020年集聚50万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实现市民化。最近又着手开展2049远景发展战略研究,把人口战略作为重点,围绕未来30年、50年,晋江留下多少人、留下什么人,科学谋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

  地从哪里来。一手抓盘活,通过持续推进城市改造更新,每年盘活低效用地1万亩以上。目前,晋江正在推进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等“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土地开发格局,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钱从哪里来。确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经营运作思路,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和“一把米”效应,建立起可持续、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政策性融资、发城投债、土地出让收入和社会投资“四轮驱动”。4年累计筹措544亿元城市建设资金,带动500多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有效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立足精细化,加快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建设“一个基础、五个中心”,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精细管理,初步构建起“智能、精准、综合、高效”社会治理体系。“一个基础”,就是网格化。晋江在福建省内率先建立市镇村三级网格化模式,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并投入近3亿元建设11万个监控视频,覆盖城市各个角落,及时、就近调度管理资源,为群众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专业服务。“五个中心”,包括社会治理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一中心多平台”指挥系统。

  总结回顾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实践,我们深深感到,新型城镇化须注重内涵式发展,强调统筹协调、可持续,坚持以人为本,让城镇化真正造福百姓、推动发展。关键是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

  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建城,把造福百姓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完善民生体系,让群众享有更多优质、公平的服务保障,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既要“造平台”更要“强支撑”。城市是平台,产业是支撑。没有产业,城镇化就不可持续。坚持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路子,注重发展产业,有效解决就业,避免农民一进城就失业,让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既要“百姓富”更要“生态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握这一要求,理应坚持生态优先,将绿色、节能、集约、可持续等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防止城市生态恶化,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和谐统一。

  既要“现代气息”更要“传承文化”。城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但现代化不是“千城一面”,不是推倒重来。应把文化传承贯穿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焕发地域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出外的人找得到儿时的记忆,让外来的人找得到城市的文脉。

  既要“规模效应”更要“品质提升”。城市建设,功能品质重于规模形象。坚持“品质至上”,更加注重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有效吸纳人口、集聚人才,让城市更宜居宜业。既要“建好城”更要“管好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治理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城市病”。破解这一难题,须按照“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市场、政府、社会、法治“3+1”综合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模式,构建起制度先进、智能高效、精细精准的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作者系福建省晋江市市长)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学习时报|晋江|新型城镇化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谢秀英谢秀英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