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泉州晋江"扫帚村"里的守艺人 四十七载不断创新加固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15-01-14 14:40
  

  老手艺代代传儿子儿媳也会绑

  在另一个角落里,陈淑概的儿子陈天从也在绑扫帚。他从18岁跟着父亲学艺,虽然要吃些皮肉之苦,但他很愿意把这门手艺做下去。

  陈天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绑的扫帚的几个品种。他指着以竹竿做握把的一支长扫帚说:“我父亲制作的是短扫帚,这个长扫帚是我自己发明的。高粱芒扎成束,上面插根竹竿,绑起来,就做成一支长扫帚了。如果房子大一点就用长扫帚扫,腰比较不会酸。”

  陈天从的妻子则正在用剪刀修剪扫帚。她说:“扫帚要饱满,也要有斜度。如果扎起来有长有短,就要用剪刀修。”夫妇俩合作一天,可以做100多支扫帚。

  “扫帚村”衰落心忧手艺失传

  陈长标是下山后村老人协会的副会长,听闻记者来采访也赶了过来,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扫帚村”的历史。

  他说,村里制作扫帚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兴盛。当时,安溪、永春、德化、晋江、南安、漳州、同安等地都有人种高粱,到处都有高粱芒,扫帚原材料充足,基本家家户户都会绑扫帚。销售旺季,一天可以卖掉上万支扫帚,是名副其实的“扫帚村”。

  后来,本地种高粱的少了,原材料不足,加上利润微薄,村民们渐渐转行,放弃了这门老手艺。到现在,全村仅剩陈淑概一家在绑扫帚。每到八九月份,陈淑概就得从江西、贵州、四川、黑龙江等地购买高粱芒,储备原材料。

  守艺的过程很辛苦,但陈淑概的扫帚还是很有市场的。晋江不少日用品批发商都会主动找到陈淑概家批发扫帚。陈淑概最近还卖了一批扫帚到菲律宾。

  陈淑概不知这门手艺还能存留多久,但他知道,只要他还在,就不会把这门老手艺丢了。

(记者许雅玲 林跃平 实习生 翁杰林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晋江|安海|创新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