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系列综述
狠抓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
——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系列综述
新华网北京1月5日电 作风问题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一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纠正“四风”问题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各地各部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持续积累起风清气正的“正能量”。
精心部署 抓早抓小
2014年以来,中央纪委高度重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信号:
——2月,中央纪委对32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进行集体约谈;
——4月,中央纪委主要领导同志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调研,连续召开座谈会,推动落实主体责任。中央纪委驻会副书记分成7个组,到辽宁、河南、天津、浙江、贵州、广东、甘肃等省市,就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行调研,对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工作进行指导;
——8月,中央纪委专门召开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从具体问题抓起,从小处着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积小胜为大胜,是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重要着力点。
2014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围绕各个关键节点持续发力。“五一”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每周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端午”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清廉过端午——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专题,欢迎干部群众对公款购买赠送粽子等节礼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中秋”前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恢复每周通报曝光。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积极响应,节前发信号、严明纪律要求,节中抓检查、紧盯违纪问题,节后严问责、加强通报曝光,形成了高压态势。
强化监督 严格执纪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纪委在有关通知中多次发出欢迎举报的信息,并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醒目位置公开举报电话、网址、邮箱等,欢迎广大群众对“四风”问题进行如实举报,为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营造浓厚氛围。
2014年8月,中央纪委监察部进一步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先后在网站在首页开通了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晾晒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发布“严防公款送月饼节礼等‘四风’反弹,请您来当监督员”,邀请广大网友监督揭露遇到的“四风”新问题等。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采取多种方式,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纠正“四风”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纠正、查处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严肃追究了一批领导干部的纪律责任。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7万多起,处理党员干部近10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近3万人。其中,2014年以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近5万起,处理党员干部6万多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万多人。
及时曝光 形成震慑
在查处案件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在查处后及时通报、及时曝光,将违规违纪行为晾晒于阳光之下,充分起到警示震慑作用。
中央纪委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每月定期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接受群众监督;在其官方网站等设立“曝光台”,专门用于曝光中央纪委和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例,发挥案件处理的导向作用。
2014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采取集中通报、专题通报等方式,先后6次共对2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其中专题通报范围涉及公款出国(境)旅游、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省区市纪委、监察厅(局)先后133次共对770起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国务院国资委、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气象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纪检组(纪委)也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和通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中央纪委正人先正己,坚持从自身做起,先做一步、更严一些,对本系统存在的“四风”问题,不遮掩、不护短,一律从严查处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2014年2月和6月,中央纪委先后两次对9起纪检监察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进行了通报曝光;8月,又在全系统部署开展自建培训中心摸底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纠正查处。
(记者 张晓松)
- 刘文儒:加快项目建设 在新常态下抢占发展先机2015/01/05
- 重点项目新年建设忙 晋江市领导走访部分项目2015/01/02
- 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2014/12/29
- 火势熊熊:网传今日晋江建设局停车场着火2014/12/2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