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埭洋埭村林永春有门传统老手艺
铁与木的融合 烫出一幅幅烙画
晋江新闻网1月6日讯 以木板为纸,以烙铁为笔,拿起50瓦的电烙铁,林永春就可以在一块不到半平方米的木板上,用这些看起来和作画根本搭不上边的材料作画,把祖国的山山水水、历史人物肖像烫画成一幅幅古朴典雅、具有立体感的图画。作画时,铁与木的融合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铁与木“烙”出的画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陈埭洋埭村林永春的家里,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室内一幅幅风格各异、装裱一新的画作前:雄伟壮观云雾缭绕的天都峰;峭壁陡立的太行山大峡谷;勇猛威风的名将关羽……您一定很难想象,这些都是林永春用电烙铁烙出来的。
林永春戴上眼镜,拿起他的画笔———一根通了电的普通电烙铁,在一块40×60cm的木板上,为他已经画了一半的作品烙画。“手要稳,力度要刚好,要非常有耐心。”又细又弯的图案最难画,富有经验的他会根据效果的需要调整“画笔”的用力点和轻重。
还未烙的部分呈浅褐色,一旦被烙上,其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和立体感开始显现。用手轻轻触摸,有浅浅的凹凸感,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而整体的古朴典雅、清晰秀丽的美感更是别具一格。
“像这样大小的一幅画,大概要10天才能完成。”林永春介绍,画每幅作品前,他都要先自己用铅笔画好图,然后用电脑扫描后放大成和木板一模一样大小并打印出来。对照这幅草稿图,林永春开始在木板上勾勒图案,然后用调好的褐色国画颜料把纹路上色,干了以后,才开始用电烙铁烫。烫完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为其喷上光油,提高光度和亮度,并起保护作用。
“即使不喷光油,这也能保存得很好。”林永春选用的木头都是柏木,不仅因为它材质优良,更重要的是柏木的纹路直且淡,便于作画。他说,像这样一幅烙画,质坚、防腐、不怕水,保存时间长,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偷学”的手艺 两年前重拾
今年57岁的林永春,从8岁时起就喜爱画画,颇有艺术天赋的他,大约在27岁的时候开始开起画工店,专门为门、天花板、石头刻画,手艺越加精湛。怎么会和烙画结缘,林永春回忆起这段往事不禁笑称自己是偷学来的。
原来,当时有个60多岁的老师傅,是晋江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他画的两幅画,明明看起来差不多,价格却相差甚远:一种卖5元,另一种却卖20元。哪里有区别,他却不得而知。“我觉得很好奇,特意找了个晚上去他家,当时他正拿着电烙铁烫画,我就趴在窗户上偷学了一会儿。”很快,林永春就摸出了门道,回去之后就买了把电烙铁,凭着悟性和一股钻研劲,自己开始琢磨了起来。
这一琢磨,他便来劲了,接下来的三五年里,他一直在尝试烙画并出售。“30年前那个年代流行了一阵子,后来慢慢不流行了,我也就没做了。”这门手艺在停了20多年后,因2012年大儿子结婚,家里装修房子,他才开始重拾这门几乎失传的老手艺。
厅堂一幅4×2.5m的大幅壁画———“醉仙图”,大气美观上档次,是家里最显目的装饰品。当时因为装修,他曾想去买幅画挂在厅堂,后来想起自己还有这手艺,于是尝试着重新拿起电烙铁,亲自烙一幅集山水和人物为一体的画。
之后,林永春花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烙画中去。他把整幅画拆成约38条约10cm宽的木板分别作画,最后再拼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壁画。知道他有这门手艺之后,又有两三个朋友向他订做这样大幅的壁画。
欲推广自己的烙画作品
重拾烙画手艺后,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林永春烙画的场所。由于烙画需要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一点点用电烙铁操作,才能烙出漂亮的画面,他经常一烙就是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胳膊疼。“现在年纪大了些,烙一个小时就得停下休息一下再继续。”这两年,林永春找回了画画的爱好,而罕见的烙画手艺更是让他收获了不少满足感和成就感。
“很少人听过甚至见过烙画。”林永春说,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听说晋江乃至泉州范围内有人会这门手艺。“想学烙画得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同时,烙画对美术功底也有很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真正喜欢烙画,有美术功底并且愿意吃苦的人,才能真正学好这门手艺。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这门传统手艺,林永春打算把自己的十余件作品推广到市场上,让喜欢烙画的人有机会欣赏并且收藏。今后,他还打算在画中加入晋江元素,把烙画与本土文化结合起来。(记者_沈茜 董严军 村居通讯员_潘增丰 文图)
- 陈埭洋埭村古厝失火消防铺百米水带灭火2014/12/07
- 洋埭村主道龙泉路预计年内修好通车2014/09/02
- 福建:这些年,渐行渐远的老手艺2014/03/06
- 老手艺传承四代 72岁打铁匠不愿火炉灭了2013/09/01
- 洋埭村菜市场污水流了14年 从没干过一天2013/08/0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