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古村落将变身城市庭院
灵源古民居很有闽南味。
晋江新闻网12月17日讯 晋江灵源街道古民居项目有了新进展。近日,该街道召开古民居项目策划汇报会,策划公司与晋江文史专家共同为该项目问诊把脉、献计献策。根据策划公司的分析与规划,这一亘古村落,将有望成为晋江生态文化城市庭院,打造海西文化旅游新地标。
现状:
亘古村落期待繁衍生息
灵源古民居位于灵源街道灵水社区,占地面积300亩,共有207栋古建筑。除地理位置紧邻世纪大道,背靠灵源山景区等先天优势外,更值得骄傲的是其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族文化、侨乡文化,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闽南地域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尤其有“燕尾式”闽南古式大厝、“中西合璧”华侨番仔楼、“海洋风情”石筑民居等古建筑。
经过岁月冲刷,大部分原住民都已搬进楼房,只留少数人还居住其间;有的原住民早早漂洋过海,把房子交由族人代管,盗挖文物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则是任由野草疯长,只剩残垣断壁。如何让具有丰富闽南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的古村落继续“繁衍生息”,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专家们各抒己见。
规划:
城市庭院旅游新地标
灵水社区的古民居项目,是灵源街道今年将打造的文化创意项目之一。项目总规模约1500亩,约300亩的灵水社区古厝群为一期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概念性规划。
策划公司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SWOT分析(优势、弱势、机遇、挑战),拟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区别于五店市传统街区,生成出农村特有的生产生活风貌景点。依据“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生态恢复”的总体策略,保护性开发与开发性保护并举的构想,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愁记忆”。
据策划,在项目功能定位上,将做好山体生态环境和传统村落修复保护的同时,整合挖掘展示闽南文化元素及晋江、灵源本土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体验、宗教朝圣、旅游观光、养生度假、乡村娱乐、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元素促进文化旅游业态融合繁荣,建成晋江生态文化城市庭院,打造海西文化旅游新地标。此外,策划公司还对项目运作模式、招商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声音:
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晋江书画院院长颜子鸿:借助灵源山独特丰富的资源,进行有序保护开发。借助灵源山与村落地缘优势,打通灵源山景区、灵源古民居及周边交通的配套,做成灵源山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整合出独特的“一山(灵源山风景区)一村(灵源古村)一园(闽南传统文化大观园)一院(城市生态庭院)”灵源山文化生态系统,形成区域发展的文化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晋江市诗词学会会长吴松茂:灵源古民居有闽南古大厝、华侨番仔楼、石筑民居,体现了从明、清至今的时代建筑特点。闽南建筑是闽南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闽南文化不可缺少的史料。无论何时,都要坚持、保留祖籍地的建筑文化,因地制宜地传承,留住乡愁记忆。
晋江市博物馆馆长吴金鹏:首先要做好古民居保护修缮工作,完善保护规划意见,否则谈开发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此外,要进一步梳理各条街巷道路的肌理,目光不仅要盯在建筑形体上,还得重视人文内涵的挖掘。
晋江市旅游局副局长苏志宏:重视游客经济的发展,比如业态方面,可利用当地特产,将旅游文化和素食文化结合,做成素食餐饮特色集中地,并借此开发体验经济。在拉动三产的同时,不仅可以让古建筑、非物质遗产得到保护、传承,更可以吸引原住民回巢,让村民以生活的方式工作着,真正得到实惠,看到未来。(记者_林文婧 王家煜 文图)
- 灵水社区有人半夜放烟花扰民 网友建议传承风俗应文明先行2014/12/16
- 灵源一油墨厂突然起火 一人轻微烧伤2014/12/16
- 灵源街道开展义务星期六清洁活动2014/12/04
- 留存27座古建筑 泉港土坑村:活着的明清古村落2014/11/28
- 灵源街道一黑诊所被取缔2014/11/2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