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云南金平现“早婚现象”:新娘13岁新郎16岁

www.ijjnews.com   京华时报  2014-12-01 08:35
  

  各级政府的努力

  为了控辍保学,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今年,已有200多名辍学的孩子被劝返回学校读书。

  现状

  地处边境、少数民族众多、贫困可能是“早婚”现象的主要原因。也不排除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反而选择辍学在家享受。

  “客观讲,现象确实存在,在一些村寨中,不排除有少部分人辍学后,偷偷结婚生子。但金平县被扣上‘早婚县’的帽子我们并不认同。”金平县主管计生和教育的副县长普红芳对京华时报记者说,现在各级人民政府都在积极地做工作,想办法,抑制早婚现象扩散。

  11月29日上午,京华时报记者前往金平县人民医院,在该院妇产科内了解到,仅11月25日到11月28日三天时间里,分娩住院的产妇中,不满18岁的就有4人,其中最小的才15岁。在病房中,记者还见到来自铜厂乡的15岁小产妇,她身旁,依偎着刚刚出生4天的宝宝。

  “地处边境、少数民族众多、贫困可能是‘早婚’现象的主要原因。”普红芳称,金平县作为全云南省边境线第二长的县,拥有502公里的边境线,在这条边境线上,村庄分布不均,而99.7%的山区面积,又让这些地方的村民思想封闭落后。“在这种边疆多山地区,问题很多。”普红芳称,这里是曾经的老战区,经济发展缓慢,早婚、跨国婚姻的问题都有,解决起来很困难。有些民族,以前居住在大山里,人民政府花精力、做工作,将他们请到山外来,他们直接从原始生存状态进入现代社会,没有过渡,一些陋习和弊病一时半会改不掉,都需要慢慢调整。

  普红芳也不否认,部分早婚的家庭,正是因为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反而选择辍学在家享受。

  效果

  今年表彰“控辍保学”现金单位1个,奖励资金两万元,更有200多名辍学的孩子被劝返回学校读书。

  普红芳称,为了管理辍学早婚的现象,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专门成立“控辍保学”工作组以及人民政府下发《金平县中小学学生控辍保学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

  在一份2014-2015学年“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中,要求如下:首先建立健全本乡镇“控辍保学”管理制度。结合乡镇实际,修订和完善本乡镇的“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复学制度”和“义务教育入学零对接”等制度。其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乡镇“控辍保学”工作专题会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社区)签订责任书。并实施“三包”责任制,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委会干部包组,村民小组干部包户,督促家长按时送子女入学的责任落实到责任人。此外还有,建立健全0-20周岁人口花名册,为监控和掌控适龄儿童、少年和青年按时入学提供依据,建立辍学学生花名册。

  而在《金平县中小学学生控辍保学管理规定(暂行)》的通知中,也有明确的奖惩细则:对完成“控辍保学”任务的乡镇,可奖励1万元、8000元和6000元三个级别奖项。

  未完成“控辍保学”任务的乡镇,罚款5000元。个人奖惩中,完成指标任务的,奖励个人1万元,其中,书记、乡(镇)长各3000元,“控辍保学”办公室工作人员4000元。完不成的单位,给予5000元的惩罚,书记、乡(镇)长各1500元,“控辍保学”办公室工作人员2000元。

  这些工作实施后,普红芳介绍称,起了很大效果,譬如今年就表彰“控辍保学”现金单位1个,奖励资金两万元。而在今年,更是有200多名辍学的孩子被劝返回学校读书。

  困难

  以后可能会立法通过学摩托驾照要初中文凭的法条。也许只有用这种另类的方法,才可以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现象还是存在,我们还是在想办法,还要努力改变。”普红芳说。

  目前存在的困难也有,《九年义务教育法》和《计生法》都难以实施。“法律中声明可以对辍学给予处罚,但并没有细则,罚多少?谁来罚?”普红芳说,没有处罚主体,就很难操作。政府一直在劝阻,也想找到一个案例“杀一儆百”,实施处罚,虽然和县里公检法部门研讨过,但始终没有想出一个好的办法。

  “为了减少学生过早辍学,我们是想尽了办法。”普红芳介绍,对于教育,以后可能会通过县人大立法,推出学摩托驾照要初中以上文凭的法条。摩托车作为当地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也许只有用这种另类的方法,才可以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政府绞尽脑汁地想尽办法“控辍保学”,但未必能改变当地居民辍学早婚的现状。“再过两年,是盖栋楼还是买辆汽车”这个问题,刁成金还未想好,他看着身后摆着的3辆摩托车,追求的物质生活可能更高。

(京华时报记者 孟凡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标签:金平|早婚|现象
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郭婧婧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