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木雕工艺品走红厦门文博会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10-28 09:23
  

  台湾文创产品更“接地气”

  本届文博会,台湾创意产品占据了展馆的“半边天”。台湾300余家文创展商以台湾20县市为主题规划成聚合街区,通过“购物节”形式的线性设计,以极富地方特色的创意产品,满足民众“逛街”购物的体验。

  一走进台湾街区,宜兰的“宜兰椅”、基隆的“渡海三宝”以及富有台湾元素的公仔、身材火辣的“台妹”等形象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位前来逛展会的厦门人张阿姨告诉记者,此前曾到过台湾,一直都觉得台湾的东西既精致又好玩。

  在本届文博会展厅内,台湾多元文创馆的牌楼高高耸立,十多家台湾多元就业团体首度参加。记者在台湾工艺发展协会内见到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有知名画家的画作、精品的陶瓷、茶具作品等。一个大展厅被分割成数十个小的展位,每一个展位都有一个主题和所属艺术家介绍。就如该协会展馆上贴的一句话那样,“工艺不是一日成就,是从小玩意儿开始,玩土、玩石、玩沙、玩刀、玩线、玩布,以热情、执着、血汗、岁月淬炼而成。”

  此外,来自台湾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学系展览的警用脚踏车、三次方木椅以及台湾艺术大学的“文创美学馆”里面的七彩陶瓷、纸空间、台湾“原住民”的碗都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湾参展商朱先生告诉记者,台湾文创产品将“古早味”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衍生出各种文创产品,这些产品并非高高在上的艺术品,相反很接地气。“比如,我们的产品,强调环保、创意。以纸为创作元素,经过艺术创作,打造出树形状的‘待办事’记忆卡,既方便民众工作,摆放起来又有空间美感,价格又亲民,在精品店都可以买到。”

  曾志长也坦言,台湾文创产品似乎在产品流通上更“接地气”,更能够满足普通民众对创意产品的需求。毕竟,只有大众市场需求的创意产品,才能真正形成文创的产业化。

  晋江文创产品需要“民众化”

  除了木雕工艺,晋江可挖掘的文创元素数不胜数。此次,现场演出的高甲戏、木偶戏、南音吸引了众多围观者。即便如此,在“晋江馆”,前来围观的民众还是很难找到他们中意的,这些“非遗”文化节目的衍生品。

  此种现象的存在,或多或少制约着晋江文创产业的发展。如何将“非遗”文化、传统工艺的艺术品“民众化”,便是摆在诸多晋江文创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作为文博会的老常客,郑银聘坦言,与台湾相比,晋江的文创产品无论在文化元素的挖掘,还是设计上都缺乏创新和创意。“包括现在的我们,尽管在木雕工艺品的创作上有着诸多成就,可要真正实现产品的民众化,就急需产品的转型升级。为此,我们正在与北京理工大学展开合作,希望在木质工艺品上有更多的创意产品。这些产品既有传统的木雕工艺又有现代工业设计的元素。”

  郑银聘介绍,目前艺达木雕已经在泉州、晋江等地开设艺达木雕展示馆,里面陈设的既有大物件的木雕工艺品、仿古木家具,还有以木雕工艺为元素的创意茶几、佛珠、座椅等。“此外,我们也在积极筹划‘艺达木雕工艺文化长廊’。以传统工艺为基础的文创企业,要想在未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寻求工艺产品的多样化、现代化和民众化尤为重要。”

  与上述企业有着类似做法的,还有万福木雕。“我们希望将文化产业做得更文化。”黄东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做精文化产业带动企业新一轮转型发展,企业未来的产品将在原有的工艺手法上进行创新,通过融合现代工业设计的概念,提升木雕的艺术价值。”

  不少民众在看完晋江的“非遗”节目表演之后纷纷建言。有人建议,晋江的木偶太可爱了,如果能够做成Q版的陶瓷系列或者木雕系列,放在旅游景区,相信会有很多人购买;也有人建议,高甲戏的人物形象太搞笑,可以将这些人物形象卡通化,然后授权到衣服、笔记本、茶杯等上面,毕竟这些元素也只有晋江有。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厦门文博会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邓驯邓驯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