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晋江体育产业:下一个十年 机会在哪里?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10-28 09:23
  

  晋江新闻网10月28日讯 对于经历多年调整的晋江体育用品行业来说,一声惊雷或开启又一次快速生长的周期。

  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多方面明确指出将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扶持,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意见》当中,更明确提出了引导企业做强做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此次意见的出台,对于本土的体育用品产业与企业而言,堪称重大利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土的体育用品产业已经成为国内体育用品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诞生了包括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等在内多个知名品牌,产业基础完善。但是,草创期“跑马圈地”式的粗放生长,也使得整个体育用品行业遭遇了转型困境。如何抓住《意见》出台的有利时机,去挖掘体育产业这座万亿富矿,对于晋江企业而言,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从晋江本土体育用品产业的角度,本报记者从全民健身、品牌战略、融资渠道、税费红利等四个维度入手,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解读《意见》,为本土体育用品企业找寻《意见》能够带来的政策福音。(记者_张格格 施珊妹 庄欣欣 王志前 董严军 文图)

  全民健身正式进入黄金季

  【政策摘要】: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

  利好指数:★★★★★

  如果要说此次《意见》对于本土体育用品企业影响最广泛的,关于“全民健身”的表述无疑是其中之一。

  “全民健身这个理念,可以让民众的健身意识更强烈,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一旦民众参与了,那么对于体育用品的需求也会自然而然地增加,体育用品的内销增加了,那么整个市场的前景也更有利,因此,企业可以把握好这个机会,好好谋划发展。如今,我们公司除了发展出口,也慢慢开始在发展国内的市场,开始注重国内市场的建设。因为健身是一种每个人都需要的生活方式,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产品走的也是比较平民化的路线,我们的希望就是让消费者能够拥有自己称心如意的泳装。”晋江市七彩狐服装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建库说。

  而对于本土最早切入全民健身这一领域的喜得龙来说,《意见》的出台更是对其长久以来坚守的最好肯定。

  早在2009年和2011年,喜得龙便两度携手“全民健身万里行”,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万里行”活动首家合作企业,为喜得龙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2013年,喜得龙与国家体育总局签订了第三个“五年计划”,被授予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中国行”官方唯一指定运动鞋服装备,并携手邢傲伟、李婷、高崚、滕海滨、张湘祥等奥运冠军走进全国数十个社区,将健康、快乐的运动理念带给广大消费者;同时,2013喜得龙全民健身中国行还走进了全国30余所高校,在各大高校掀起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新高潮。喜得龙为国人打造全民健身的平台,让“运动、时尚、健康、快乐”的运动理念融入国人的生活。

  “政策出台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盯上了全民健身这块蛋糕。面对种种挑战,我们有信心保持目前在这块市场上的地位。”喜得龙总裁林水盘如是说。

  【专家眼】

  品牌营销策划专家郭汉尧:政策中倡导的全民健身,对于民众而言,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对于企业而言,它可以进一步提升国内消费者在体育用品方面的消费,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全民健身的风气一旦形成,健身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那么,消费者对于体育用品的消费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消费,对体育用品的需求则会变成一种刚性的需求,需求加大,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就更有希望。全民健身倡导的体育健身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各类体育用品的生产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方略,适时地把握时机参与其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体育产业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邓驯邓驯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