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重庆大学获校友一次性捐款3亿元 刷新国内纪录

www.ijjnews.com   京华时报  2014-10-24 11:11
  

重庆大学获校友一次性捐款3亿元 刷新国内纪录

▲唐立新。资料图片

近日,重庆大学收到校友唐立新3亿元捐赠,刷新了国内大学一次性校友捐赠的新纪录。分析人士指出,“校友捐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一捐赠比例不高,但其发展势头给人们带来了新期待。

回馈母校捐赠一栋楼

在重庆大学85周年校庆典礼现场,该校81级校友唐立新宣布捐赠3亿元,为母校新建一栋信息博览大楼,选址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涵盖学术交流、信息技术、博览等功能。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赵骅介绍说,唐立新在重大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担任了班级团支书,同学们对他比较推崇,因此他对重大很有感情,毕业后创业,积累了财富,2006年他就产生了回报母校的捐赠意愿。

据了解,2009年起,唐立新通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教育基金等方式,资助母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还资助在校学生自主创业、出国留学、科研奖励等,目前累计向母校捐赠达3.6亿元。

谈及此次3亿元捐赠的由来,赵骅说,唐立新校友每年都回母校几次,每次都要在校园里走走。2010年底浙江商人捐款2500万元为重大每个学生宿舍配空调,引起了唐立新对母校基础设施的关注。

2011年,唐立新回母校时提出捐建一栋国内体量最大的教学楼。经测算,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建设费用6亿多元,唐立新与校方初步达成各出资一半的协议。

出身教师家庭热衷助教

为母校捐赠3亿元,让唐立新受到舆论关注。此次接受采访之前,他还在与北京大学商谈捐赠事宜。

“我对高校进行捐赠是有计划的,并不是随性而为。”唐立新告诉记者,他捐赠对象是一些著名高校,如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因为自己是四川人,捐赠计划也包括西南地区的重大、川大、西南财大、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目前,他已在这些学校设立了基金。

唐立新告诉记者,他捐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具体到某一个学生,从大一确定后一直资助到毕业,无条件的将他们培养成才。

比如,他在重大设立的基金会,捐赠项目27个,针对优秀学生、优秀老师、优秀辅导员设有奖励项目,还设有出国留学基金、游学基金、科研基金等,最少的都有十几个项目。

“同时,还细化到大学生个人,如在重庆设立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每年的评定,我都要听大学生逐个介绍他们的创业计划。”唐立新说。

为何热衷于教育慈善?他说原因有二:其一,教育是立国之本,支持教育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其二,自己的母亲是高中语文老师,从小生活在教师家庭,耳濡目染,深感教育作用之大。

从2000年第一次做慈善起,唐立新就关注于捐资助教,其目的在于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赵骅告诉记者,虽然唐立新校友没有要求过,学校每年都主动向捐赠人提供一份详细的善款使用清单。

大学接受校友捐赠近百亿

从潘石屹为哈佛大学捐赠1500万美元资助中国学生留学,到唐立新为母校重庆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捐赠特别是“校友捐赠”的新期待。据了解,中国校友会网今年发布我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已有16所大学跻身于“亿元俱乐部”,大学累计接受校友捐赠近百亿元。

中国校友会网总监赵德国表示,在上榜校友中,有200多名富豪向其母校捐款捐物,合计金额高达48亿,占高校校友捐赠总额的52.75%。

专家指出,在30多年的改革大潮中,我国有相当一批人白手起家,积累了巨额财富,其中有意图回报社会的不在少数。由于“母校情结”及重视教育,近年来“校友捐赠”之风悄然兴起。

赵骅介绍说,校友捐赠是欧美世界一流大学的常态,哈佛大学办学经费五分之三来自校友捐赠、耶鲁大学办学经费有三分之二来自校友捐赠。而校友在校期间的求学满意度、商业成就和大学校友服务水平三大因素决定了校友的捐赠意愿、捐赠潜力和捐赠额度。据新华社电

标签:重庆大学|捐款|刷新纪录
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