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腾讯封停百余微信公众账号 谣言横行“不能忍”

www.ijjnews.com   北京青年报  2014-08-07 09:16
  

继工信部今年5月底将严打利用微信传播暴恐信息之后,腾讯最近又开始新一轮清理谣言等有害信息的行动。昨天,腾讯公司微信业务有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清理的重点将是公众号,尤其是刻意散布虚假信息、诈骗、色情以及诱导用户进行分享的公众号。

据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中心举报平台就收到约6000万条举报消息,有超过3500万用户主动向腾讯举报恶意账号,经审核有365万个恶意账号被冻结。

“微波炉紧急通知” 背后有人借机牟利

微信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为了进一步优化平台的生态环境,让用户获取更加真实可信、有效的信息,避免遭受谣言、诈骗等侵害,近期将对有害信息进行重点清理。

该负责人表示,淫秽色情、诈骗特别是谣言等有害信息的存在,将会对这种信任关系造成破坏,从而也影响整个沟通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范围也非常广,越是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事,越是有分量、有创意、有新意的内容,也越容易被关注、评论或转发。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们这样的心理,别有用心地传播起谣言,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煽动蛊惑。”

事实上,早在7月底,微信官方就已对外发出预警,称将会针对近期出现的虚假点击、集赞等行为进行打击,而谣言、诈骗常常与这些行为相伴相生。运营者往往通过一些是非颠倒、极富蛊惑力的谣言,来骗取用户的关注并获取商业利益。

值得关注的是,微信方面此次清理的重点将是公众号,尤其是刻意散布虚假信息、诈骗、色情以及诱导用户进行分享的公众号。

微信上述负责人强调,腾讯旗下的任何产品都将用户放在第一位,这里不仅包括用户的体验,更包括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对于伤害用户体验,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腾讯都坚决打击,绝对不允许此类现象肆意扩散。

该负责人举例,前段时间不少公众号流传出所谓“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的谣言,其中影响面最大的文章包括《微波炉生产厂家打死也不说的惊天秘密》以及《紧急通知: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此谣言一出,立刻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借机牟利。“我们将会对整个谣言商业链条进行清理。”微信有关负责人透露,不仅涉及前端的谣言发布,也会将打击的范围扩大到后端的交易等环节。

上半年365万个 恶意账号被冻结

据介绍,微信诞生至今已超过三年,逐步形成了一套针对有害信息的完整打击体系,包括“用户举报、快速核实以及主动打击”等三大机制。用户举报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来源。在所有的公众账号文章末尾,微信都开设了“举报”通道,用户随时可以对自己发现的谣言文章进行举报。微信团队有一支专业的运营团队对用户的举报进行核实,对举报属实的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响应,只要举报得当,7天之内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理。仅今年上半年,腾讯安全中心举报平台就收到约6000万条举报消息,有超过3500万用户主动向腾讯举报恶意账号,经审核有365万个恶意账号被冻结。

每日封停 欺诈广告1000万条

此外,腾讯通过“雷霆行动”对不良信息以及网络黑色产业链进行专项清理。同时,配合国家“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微信还在腾讯网建立“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题页面,并同时开展了全方位的“打黄”行动,投入超过200人的专业队伍在微信中完善投诉渠道、设立用户举报平台。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的投诉功能,或者随时通过值班电话、在线邮箱举报不良信息,此类信息一经核实,微信将予以“快、狠、准”的打击。

据最新官方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平台已对涉及传播谣言的近千篇文章、百余个公众号进行了删除和封停。删除文章近千篇,封停公众账号百余个。

而腾讯雷霆行动自启动以来,也累计封停假货公众账号3万个;每日封停欺诈广告1000万条;QQ和微信针对有风险网站链接每天给用户提供29万次提示;上半年配合各地警方打掉网络黑色产业链团伙10余个,抓获约80名嫌疑人,涉案金额接近2500万元人民币。

微信相关负责人强调,将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追究网络谣言制造者的责任。同时也请广大用户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拒绝当谣言的“助推手”,防止上当受骗,从根源上遏制网络谣言传播和生存的空间。(记者 吴琳琳)

标签:腾讯|谣言|微信|公众账号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