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开放 专家:头胎剖宫产 二胎风险大
“单独二孩”开放,一些剖宫产妈妈高兴之余却犯了愁
“单独二孩”实施以来,到医院妇产科咨询二胎事宜的准妈妈多了不少。
泉州网-泉州晚报讯(记者廖培煌 谢宜萱/文 陈小阳/图)自3月31日我省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新政以来,泉州已审批发放“单独二孩”再生育服务证上千本。这意味着,泉州至少有上千对的父母准备孕育第二个宝宝。但是,由于不少母亲第一胎选择的是剖宫产,一些女性虽然符合生育政策,但是身体却已不具备生育的条件。前些年高企的剖宫产率带来的后遗症,正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行日益突显。
遭遇
剖宫产留隐患不能生二胎
34岁的刘女士获得再生育服务症后不久又怀孕了,但这份欣喜不过3个月就化为乌有,她发现自己有出血的迹象。到医院检查后,医生遗憾地告诉她,由于刘女士第一胎剖宫产时留下隐患,已经不适宜再怀孩子,“保不住了”。
医生说,刘女士瘢痕妊娠。第一胎剖宫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处,无法给孕卵提供足够的营养,于是胎盘穿透膀胱,导致出血。不仅孩子保不住,还可能影响大人的生命安全。
刘女士并没有想到,“那一刀”会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女儿两周岁的陈女士,和丈夫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剖宫产疤痕厚度偏薄,不足3毫米。这3毫米是什么概念,陈女士和丈夫并不清楚,但医生明确告诉她们,别冒着危险生二胎了。
专家
剖宫产后生二胎 危险系数增大
“我第一胎是剖宫产,会不会对二胎产生影响?”泉州市儿童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柯一帆察觉到,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每个月都有不少准妈妈,因为第一胎剖宫产过后要生二胎的事宜前来咨询。
这个“影响”在于拥有丰富经验的妇产科医生们看来,无疑就是二胎很可能要再次剖宫产。此外,再次怀孕、分娩所面临的风险高。
解放军第180医院妇产科主任卢昆林说,第一胎剖宫产,第二胎再次剖宫产的几率比较大。当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胎剖宫产的原因是什么,是产道狭窄还是婴儿太大或产妇怕痛。根据以往的经验,第一胎剖宫产的,第二胎百分之七八十都要再次剖宫产。
柯一帆说,一般情况下,医生按照瘢痕的厚度来作为是否可以进行剖宫产的指标,如果瘢痕厚度大于3毫米,就会建议产妇试着进行顺产,但如果瘢痕小于3毫米建议最好剖宫产,否则随着子宫的撑大,瘢痕过薄就容易造成子宫破裂。
受访的妇产科专家认为,再次怀孕时,如果胚胎长在上次剖宫产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就容易发生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子宫壁穿透。继续妊娠或人工流产刮宫时,易引发大出血、子宫穿孔等风险,甚至威胁生命。
另外,子宫伤口愈合不好,容易发生大出血。即便是愈合好的子宫,协调性也将远远不如完整的子宫,宫缩相对乏力,再次妊娠极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问题。
背后
剖宫产率降低 仍高达四成
剖宫产是指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分娩出婴儿,也俗称剖腹产。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而我国2010年剖宫产率高达46.2%,本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手段的剖宫产,已经成为不少产妇分娩的首选。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剖宫产造成的问题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行日益凸显,“滥用剖宫产不仅损害健康,再次怀孕时还容易发生危及孕妇生命的瘢痕妊娠”。
这几乎成为全国医学界的共识,更多的人意识到剖宫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几位受访的医学界人士介绍,去年,全省召开的一个降低剖宫产会议,要求卫生部门、医院对剖宫产比率进行控制,一年前全省剖宫产的比例在60%左右,但是现在降到45%左右。
“前几年泉州剖宫产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在几名妇产科医生看来,与之相对应的,高剖产率带来的不能孕育第二胎的几率就高。
这么多人选择剖宫产,是不了解剖宫产的隐患,还是医生未能告知?是不能顺产,还是主观选择?为何他们如此选择,请继续关注后续报道。
- 泉州市区安置房项目土地证 23个项目可单独申请办理2014/07/09
- 江西夺刀少年明天单独高考 当地称不会放松纪律2014/07/02
- 首个“单独二孩”诞生60天了 泉州市发放超千本“二孩证”2014/06/25
- 鲤城计生审批时限由15天缩短为7天430对“单独”夫妻领取“二胎” 准生证2014/06/23
- 浙江夫妇“单独二孩”实施当天生子 被认定超生2014/06/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