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售车小姐买车遭同行坑 业内人士教你怎不花冤枉钱

www.ijjnews.com   闽南网  2014-07-11 08:23
  

  闽南网7月11日讯 张小姐在泉州一家汽车4S店当销售代表,但这两天,她因自己在别家车行买车的事儿,被公司里的同事们笑话:她被同行坑了,买车多花了2000元“抵押代办费”。

  张小姐想讨回2000元时,却遭到拒绝。直到记者昨日介入,陪伴张小姐向工商部门投诉此事,这家泉州国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国骏汽车),才许诺退款。而该公司两个月前刚因同类违规,遭工商部门调查,至今尚未结案。

  业内人士称,所谓“抵押代办费”也叫“金融调查费”,车行通常会谎称这是为购车者代办贷款的费用,此前海都报曾多次曝光。去年9月,泉州工商部门已正式叫停了此类违规收费。

  表明同行身份购车仍遭“潜规则”

  前段时间,张小姐夫妻俩通过国骏汽车销售代表王先生购买了一辆福特新车。买车时,张小姐向对方表明了同行身份,她觉得这样应该不会被坑。

  新车提回后,张小姐却从费用明细表中发现,2000元的“抵押代办费”赫然在列。“这项费用本身就是业内‘潜规则’,如此收取是违规的,媒体也多次曝光过。更何况,这辆车的车贷抵押手续,是我自己去办的,与售车方无关。”张小姐说。

  张小姐向王先生提出交涉,要求退还2000元“抵押代办费”,却被对方以“车已经提了”为由拒绝。几次电话交涉无果,前日,张小姐愤而寻求海峡都市报的帮助。

  昨日上午,记者未表明身份,随张小姐前往国骏汽车4S店。国骏汽车的销售总监杨先生承认收取了张小姐“抵押代办费”,明言“这笔钱其实可收可不收”。对于张小姐提出的退款要求,杨先生许诺,将退还张小姐2000元“抵押代办费”。

  车行谎称代收费违规费用“马甲”多

  让张小姐生气的“抵押代办费”究竟是何来由?其实,该项费用“马甲”众多,在面对购车人时,销售人员还会把它称作“金融调查费”、“按揭手续费”、“资金占用费”、“贷款服务费”……

  “一般会说这是车行为购车者代办贷款的费用,或者是贷款机构对消费者信用调查的费用,或者是办理贷款成功的手续费等。”昨日上午,记者陪伴张小姐至泉州市工商局检查支队投诉此事,该队副支队长黄连生介绍,“实际上,银行并未收取这些费用。依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将贷款业务的经营成本转嫁给客户。”

  “这笔钱最终归于车行,销售代表一般会有10%的抽成。”张小姐说,“金融调查费”之类的费用,是车行售车时最常见的“潜规则”,“目前行业的竞争太过激烈,车身价格利润极低。4S店的利润除了主要来自售后,其他的就是这些收费。”

  涉事车行系再犯或将遭工商重罚

  “自去年9月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就对此展开行动。今年5月,国骏汽车就因收取所谓‘金融风险费’被我们立案调查,至今尚未结案竟又遭投诉。”黄连生说,工商部门决定受理张小姐的投诉,查实后,国骏汽车或被加重处罚。

  泉州市工商局检查支队支队长李俊概介绍,车行这种“价外加价”行为,属收取没有合同或法律依据的费用,依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车行应当退款,消费者还可提出增加一倍的追偿要求。同时,视车行违规严重程度,工商部门可对其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同类事件在泉州并不少见。去年9月,泉州工商部门展开行动后的1个月内,12315就接到同类投诉逾百起。仅泉州市工商局检查支队直属各大队,至今接受此类投诉并立案处理的,就有七八起。

  行业协会倡议收代办费应合理自愿

  “此类费用,车行并非完全不能收取。”工商执法人员表示,对于“抵押代办费”等费用,如确系车行为购车者代办贷款所产生的人工费等,在提前告知购车者,双方自愿达成约定的情况下,这笔服务费用不违规。

  泉州汽车同业协会秘书长许渊朝也提出相似观点。他认为,车行为购车者代办业务收取服务费并不违规,“但前提是这笔费用合理、公开、收取自愿”。

  许渊朝称,泉州地区有70%的汽车销售企业是泉州汽车同业协会成员,协会多次倡议杜绝车行乱收费行为。“以消费者意见很大的代办上牌费过高为例,经协会调查,一般小车的代办上牌费收取以500元左右为宜,高档小车的代办上牌费会有所上浮。协会发出倡议后,仍有少数车行的收费较高,协会除劝诫外,无法再施以其他影响。”

  另一方面,许渊朝也提出,政府职能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如能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让购车者能自行快捷、方便地处理好上牌、车贷抵押等手续,车行利用代办服务费“价外加价”的违规现象将大为减少。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买车|售车小姐|潜规则|冤枉钱
稿源: 闽南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