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古今桥梁故事引热议 读者建议借“文都”东风建桥梁博物馆

www.ijjnews.com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4-06-20 08:27
  

意义 增加“海丝”载体

体现“文都”内涵

黄真真介绍说,泉州的不少古桥属于涉台文物,比如安平桥的建设和修建过程中,曾出现了郑芝龙、施琅、台湾知府、金门同胞等人物的身影,而洛阳桥的碑刻上有在台的锡兰后裔参与修桥的记载,上世纪初也有台湾的同胞来参与修桥。所以,泉州桥梁博物馆也将架起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

泉州推崇“海丝文化”,桥梁作为海上交通贸易的载体,可以说,每一块桥板都承载了“海丝”信息,若把这些沿海古桥梁修建更换的故桥梁或遗存陈列起来,就是对“海丝”最好的解说。黄真真说,即便是山区的桥梁,也同样承载了“海丝”的信息,比如茶叶和瓷器要输送到海外去,必经一座座桥梁。

郭培明觉得,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桥梁建设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有必要让市民以及海内外游客来了解泉州的桥梁特色,桥梁博物馆可以成为一个平台。

“每座桥都从各个方面融合了泉州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信息,比如造桥技术,石雕技艺和宗教文化等,这些都再现了‘文都’的内涵。”黄真真认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标签:桥梁博物馆|泉州市
稿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