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学校节假日募集捐款 捐?还是不捐?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06-05 08:00
  

  前不久,微博网友“@亚东亚东”一则“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家委会’募集捐款的这种情况”的微博话题,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对“募集捐款”,教育部门早已三令五申严禁,然而,这样的微博却总能够激发人们议论的激情。很多网友均表示经历过,纷纷有感而发,有的博友给予支持,有的博友则认为不然,因为攀比和对孩子心灵的亵渎让人愤怒和无奈,应该杜绝。

  记者_黄伟强

  网友:

  支持反对的都有

  但捐款应自愿

  @是MoMo不是MaiMai:以前读小学时每年都叫捐,是买礼物的。

  @全鸿小宇:要知道社会捐赠也是不可或缺,我们应该鄙视那种为了钱和个体利益而捐款的违法行为!至于你不愿捐,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拒绝。@苏淑贞空间:提倡自愿原则!

  @苏吴秋燕:真心不想捐!但现在的“家委会”都变味了,而且让不良风气影响了小孩,家长不给孩子就闹,家长有压力。

  @水果冻91:其实真正让家长不爽的不是这几百块钱的捐助,而是这几百块钱花出去了,却给孩子一个“我的爸爸没有别人的爸爸厉害”的印象。这样的攀比和对孩子心灵的亵渎,让人愤怒和无奈。

  @弹唧唧弹到屎:记得小时候的“红榜”,赤裸裸的一种攀比。大家都捐100元,一张名单就你一个孩子是10块钱的,还公布出来,有意思吗?

  @惠安少年家:捐不捐是一回事,捐多捐少又是一回事。捐了就会产生攀比,不捐吧,又怕孩子受到不公平对待。

  家长:会捐

  但会用实物捐赠方式

  “我会捐,如果学校以装修教室为由募集捐款的话,我会以实物捐赠。”家长苏先生说,前段时间亲戚的小孩就在罗山街道某一所公办幼儿园遇到了这类情况,当时学校就以“暑假装修教室为由”募集学生家长捐款,但当日有家长向教育局反映后,园方很快把全部款项退回给家长了。

  “就怕不捐的话,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苏先生说,从当时学校班级“家委会”拿出的“红榜”看到,超过九成的家长选择捐款,捐款数额则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0元之间。而采访中一些家人认为,这种捐款或者捐物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现象。现在很多人也不会太在乎捐的几十元或者几百元,更多的是不想让孩子受委屈。想到孩子在学校读书,即使心理上有抵制,但还是会捐。

  幼儿园:经费充足

  不需要募集捐款

  晋江池店桥南中心幼儿园园长吴群英透露,近年来财政拨款力度加大,经费充足,幼儿园是不需要做出要求学生家长募集捐款的行为。

  吴园长告诉记者,每年幼儿园儿童节都会举行活动并为孩子准备礼物,开支都比较大。有些幼儿园由于经费不足会发动捐款,但通常收到的捐款数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捐款是家长为了体现对孩子的关爱和对幼儿园的支持,在完全自愿的原则下捐助的。

  “晋江有很多乐善好施捐资助学的企业家,但他们的身份同时又是所捐助校园的学生家长。‘六一’捐款是多年来一直有的传统,有些家长特别热情,每到这个时候就会自动提出捐款,而园方往往是会张贴捐款名单和数目。”吴园长认为,多数园方张贴捐款单主要还是本着公开的原则给家长透明度的,但由于捐赠者、班主任和园方未注意操作方法,从而造成同班其他孩子被攀比。

  教育部门:严禁以“六一”名义募集捐款

  日前,晋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倡导各学校、幼儿园过一个节俭朴实、健康向上的儿童节,严禁任何学校(幼儿园)借“六一”节之机违规向学生家长收取捐款。《通知》强调,凡是顶风违纪、违反规定者将严肃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换个方式

  效果或许更好

  在六一儿童节这样的特殊节日,学校让孩子家长捐款或者捐物,当然会有摊派的嫌疑。不捐嘛,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捐,又心有不甘。捐还是不捐,成为一道摆在家长面前的难题,而且是一道年年都要做的必答题。

  其实,并不是每次捐款都会被抵制。晋江罗山一家幼儿园在六一前曾办过一场园内交易会,孩子和家长从家里带一些物品,然后摆摊销售。之后,将销售所得及一些家长的捐赠,全部捐给一名患白血病的小伙。很多家长热烈欢迎,既让孩子体会到交易的乐趣,又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爱心。

  因此,一名接受采访的家长总结,学校不能把节假日看成唐僧肉。只要学校目的不是赚钱,捐得有意义,家长们还是会乐意的。

标签:学校|节假日|募捐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