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全方位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特区”
六类创新
产业组织创新
中小微企业向“精品工厂”转型
产业是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市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到2018年,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业产值均突破3000亿元,机械装备、建筑建材、食品饮料业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
以规模化、协作化、网络化为目标,我市将大力提高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水平,引导龙头企业主辅分离,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向“精品工厂”、“精致服务”转型,推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订单对接、供应链协同、技术协作,构建产业组织创新的“生态系统”,推动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全面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2018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服务业被誉为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黏合剂”。在升级制造业的同时,培育服务业新兴业态的工作正全面展开。我市将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咨询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信息消费、软件与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2.5产业,不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供强力支撑。力争至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
此外,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支持企业发展海工装备、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滨海旅游等产业,力争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环泉州湾蓝色产业带,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产业龙头引领
每年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我市将全力培育龙头企业群体,力争到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5家、超50亿元企业30家、超10亿元企业200家。
具体措施包括全力推进招商大会战,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台湾百大企业、全国500强企业、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工业投资额超10亿元人民币或2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产业链延伸、缺失、补强等关键环节项目。深入实施产业龙头计划,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力促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一事一议”保障生产要素
为增强企业市场发言权,我市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牵头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其在全方位创新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此外,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以增资扩股、股权置换、股权转让、交叉持股等方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强化龙头企业要素保障,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研究和制定符合龙头企业特点的信贷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保障用地,服务企业用工,强化龙头企业用电保障,鼓励龙头企业增产增效。
企业技术创新
每年培育百家“科技小巨人”
近年来,我市借鉴天津培育“科技小巨人”、壮大创新型企业的做法,如今已诞生首批316家产业龙头、骨干型“科技小巨人”。
为了精心培育此类最具潜力的拳头企业,《方案》做出进一步部署:确保各类创新型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少于3%,市级重点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于2%;继续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五清零、六提升”专项行动,每年培育100家以上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每年支持10个市级公共研发平台
把脉泉州经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薄弱一直隐忧浮现。为突破这一困境,《方案》明确提出,依托各类具有高层次资质的研发和检测机构,每年重点支持10个起点高、范围广、辐射强的开放性市级公共研发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开放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新型科研机构;支持中科院海西装备制造研究所加快建设。
据悉,将于6月底开工的中科院海西装备制造研究所,建成后将快速成长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共性技术协同开发、推广的枢纽。
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在现代制造业中,数控技术已成为行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市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并取得了良好开局,当前正抓紧制定《泉州市扶持数控技术和机械产品自动化若干意见》。
《方案》进一步提出,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要重点扶持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床和机器人等行业生产线和重要装备的自动化改造;实施技术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双百工程”,到2015年实施百项能够带动或继续壮大若干个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的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努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
商业模式创新
建立最佳商业模式案例库
研究表明,先进国家的企业创新中有60%依靠商业模式创新推动。
为打造商业模式创新先行区,《方案》鼓励和支持企业探索更多形式的商业模式,引导企业通过上下延伸、左右拓展实现跨界经营,推动企业由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与此同时,我市将每年评选50家商业模式创新示范企业,建立最佳商业模式示范企业案例库。根据1月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若干意见》,纳入案例库的企业,2年内可享受如下待遇:纳入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享受“助保贷”等系列扶持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所推荐的核心骨干人才,经认定颁发《泉州市高级人才证》,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等。
创建国家跨境贸易电商服务试点城市
毋庸置疑,电子商务正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对泉州而言,利用集群优势发展电子商务,大有可为。《方案》提出,要实施电子商务集聚发展“256”工程,即:重点支持2个电子商务园区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获批后一次性奖励100万元;重点推进5个电子商务园区配套建设,对入驻电商企业超80家,园区使用面积超4万平方米的,给予30万元奖励;重点培育2个电商镇和4个电商村(社区),培育、认定一批特色“电商镇”和“电商村(社区)”,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不仅如此,我市还将争创国家跨境贸易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力争2015年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90%以上。
品牌(市场)创新
提升“海丝”沿线的品牌知名度
创品牌和拓市场是泉州企业的传统优势。接下来,我市将争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品牌创新、品牌管理和品牌经营,鼓励品牌企业国际商标注册、国际品牌收购、境外商标维权,鼓励品牌企业全球布局,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在东盟、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发展战略联盟或服务机构。
我市还将主动融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提升泉州品牌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我市还将稳步扩大政府向民企采购规模,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金融服务创新
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
金融创新不仅决定金融资本的效率与效益,也反作用于产业资本能否转型升级。泉州作为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此次针对金融创新同样提出诸多举措。
在发展产业链金融方面,《方案》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事业部、专业支行或特色支行等分支机构。这当中,去年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成立的“建材金融中心”,民生银行成立的“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都是“先行者”。
为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对接,《方案》还明确,要鼓励各银行机构研究开发符合产业链运作特点的金融产品,发展“1+N”综合授信和银团贷款模式,对产业集群内部以产业链为载体或购销关联度高的上下游企业实行整体授信;鼓励探索推广链条内企业联保互保等创新性信贷品种,帮助企业扩大融资规模。
力争明年年底上市公司超100家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我市将支持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等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力争到2018年年底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700家,力争2015年年底上市公司超100家,推进区域资本市场提速换挡。
支持小贷公司试点跨县域经营
构建民间金融创新平台方面,《方案》提出,支持具备实力、规范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跨县域经营试点,深化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机构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或参股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境内外股权投资企业来泉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
根据《方案》,我市还将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评级和征信系统建设;建立市县联合的债券发行增信机制,设立政府主导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防范体系,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作和整体稳定。
- 晋江启动“领袖菁英”培养工程 育民营经济专才2014/04/24
- 泉州加大改革创新力促民营经济“脱胎换骨”2014/03/06
- 2013年泉州民营经济蓝皮书发布 电子商务交易超千亿2014/02/28
- 晋江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良好软环境2013/10/31
- 力争五年民营经济总量达7200亿2013/04/15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