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晋江培养“黑茶古”技艺传承人

www.ijjnews.com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4-05-13 11:22
  
陈树芳在手工制作“黑茶古”
一座小窑炉一次可烧制千余个“黑茶古”
目前苏垵仅剩下一座窑炉在生产

  作为中国陶瓷重镇晋江磁灶镇的代表性手工制陶工艺—苏垵“黑茶古”手工陶艺目前仅有3名老手艺人在保留使用,传承濒临消亡。为及时抢救这门“非遗”技艺,今年晋江将在校园结合劳技课开设“黑茶古”手工制陶工艺学习课程,邀请传承人进行教学。

  磁灶镇文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磁灶烧制陶瓷的历史已有1700多年,在宋代已远播世界,主要陶品有“茶壶”、“烧壶”(即药壶)、“炖锅”等。其中,磁灶苏垵村传承的手工制陶工艺以制作“黑茶古”最为有名,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素有“苏垵茶古见火颤(音,意为“叫”)”的美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工艺做出的茶壶、药壶已几乎没有市场,导致这一传统手艺如今也少人从事,在苏垵村仅有3名老手艺人会制作手工陶器。

  其中一名老手艺人陈树芳告诉记者,他从七八岁时开始学习制作“黑茶古”,到13岁出师,但中间一度停了20多年没做,“因为现在市场没有销路,大家都改用电水壶,我就转行去烧砖。去年在村里的劝说下才开始恢复做这个,只要有人来订货,我随时都可以大量生产。”

  苏垵村支书陈树森介绍说,由于“黑茶古”长期没有销路,村里的窑炉全部荒废,在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后,村里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积极筹集资金修缮一座窑炉、保护制陶工具、鼓励传承人继续创作,并把仅存的几件陶器送到晋江博物馆收藏,用以记录磁灶苏垵人的“黑茶古”制作历史。

  磁灶镇政府对苏垵“黑茶古”制陶技艺也十分重视,投入资金、组织人力,用文字、图片、录像等数字化多媒体系统记录保存了“黑茶古”制陶工艺,并与传承人保持联系,时常关心传承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同时,对“黑茶古”进行了规范性的保护和传承,去年6月“黑茶古”传统手工制陶技艺被收录晋江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月,经过精心设计,“黑茶古”亮相晋江市2014年集中性“三下乡”活动现场,“黑茶古”展示摊位受到了热烈欢迎,现场陶艺制作展示演绎浓郁的闽南民俗及“非遗”文化魅力,引得观众纷纷加入体验。

  为对接“东亚文化之都”,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年”,磁灶镇近期将以“黑茶古”为典型,在苏垵小学校舍布设苏垵“黑茶古”制陶技艺展示区,并以该校为试点,结合劳技课开设“黑茶古”手工制陶工艺学习课程,邀请传承人进行教学,让这门技艺后继有人。(记者黄祖祥通讯员陈文经李玲玲文/图)

  “黑茶古”简介

  “黑茶古”用于烧开水,清甘可口,无任何异味,老百姓爱用“黑茶古”烧开水来冲泡茶,边烧边冲,保持茶的香味。

  “黑茶古”为黑灰色,是因为制作陶坯的原材料是黑色的黏土(当地人称“海土”)。“海土”即是早期地下沉积的硅酸泥土,位于苏垵村沙坡下层,约有几百亩,其黏性高,适用于手工制作,能制作出很薄的壶坯。因此,一方面,苏垵陶品器体的厚度比一般陶器薄许多,整件陶器很轻;另一方面,“苏垵茶壶见火颤(音)”,很大程度上就是原料“海土”含铁量高、传热快的缘故。

标签:技艺|传承|黑茶古
稿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