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腐败贪官忏悔:要想远离祸端就要甘受清贫
忏悔人:武建寿
原任职务:甘肃省张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触犯罪名:受贿罪
判决结果:2009年2月28日,酒泉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武建寿有期徒刑十年。武建寿不服提起上诉,2010年6月30日,甘肃省高级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武建寿现在酒泉监狱服刑。
犯罪事实:2003年至2007年,武建寿在担任张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从事公务活动中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贿赂23.8万元。
在掌声和赞誉声中迷失了航向
1984年从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张掖地区行政公署某部门从事安全工作。工作之初,我兢兢业业,谨慎小心,时时刻刻用制度约束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得到了组织充分信赖,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我28岁担任副科级干部,36岁就担任了副县级干部,先后取得了高级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职称,并攻读了在职研究生,取得了硕士学位。我出版了三本业务著作,被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聘为全省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然而,面对组织的信任和崇高的荣誉,我没有珍惜,而是在掌声和赞誉声中迷失了航向。看着我同学朋友有的一掷千金,有的华屋豪车财大气粗,看着我曾经亲自指导、帮助解决问题的矿山企业老板一夜暴富,我对金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渐渐地把法律法规、廉政纪律置于脑后,坚守的道德防线放松了。
2003年,国家出台了煤矿安全评价政策规定,规定所有煤矿必须经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对其安全生产状况作出评价。当年下半年,甘肃一家安全评价公司的经理经人介绍来到我们单位,提出张掖市境内的煤矿由他们公司评价,他们公司将从收费中留给我们单位15%的回扣,另外给“一把手”和我各5%。当年年底,这个经理如约给我和“一把手”每人送来2.8万元好处费。
面对突然而至的厚厚一沓人民币,我也曾在内心反复斗争,我知道这笔钱可能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但物欲的诱惑战胜了理智。最终,我在忐忑不安中收取了第一笔好处费。第二年,对这个经理送来的好处我理所当然地“笑纳”了。在之后的连续四年时间里,我共收受好处费23.8万元。
算算自己的人生“四笔账”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2009年5月,我被甘肃省纪委“双规”。一个多月后,我被押解到肃州区看守所,后被酒泉市检察院依法决定批捕。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我拖着病残的身体,悔恨和愧疚一次次萦绕脑际。想想20多年的奋斗历程,算算人生账、经济账、名誉账、亲情账,我的痛苦和悔恨难以言表!
算人生账,我悔恨交加。从一个农家子弟到副局长,是多么来之不易!然而,正当事业的盛年,我却被23.8万元断送了大好前程。前些年,我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致残,再加上好几种慢性疾病,我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到了吃药比吃饭更重要的地步。不要说出狱后能干什么,仅就病残之体,我也已成为家庭的拖累。
算经济账,我扼腕叹息。我每年的工资奖金福利近6万元,按中国人均寿命75岁计,即使工资不增加,以后的这些年也将收入180万元。而现在,却要靠妻子一个人的微薄收入,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一个小康之家,被我膨胀的贪欲陷入了困境。
算名誉账,我泪从心涌。我曾经是家乡多少人学习的榜样,现在却成为一个不为人齿的犯罪分子,亲人们从此抬不起头来,憨厚的乡亲们为我蒙羞,单位的形象因我受损。
算亲情账,我羞愧难当。我被查处后,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妻子羸弱的肩上。我70多岁的老母亲,本来身健面润,听到她引以自豪的儿子成了罪犯后,卧床不起,日见憔悴。本来开朗活泼的儿子,如今闭门不出。是我的贪欲,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给亲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要牢记“秃头效应”和“火炉法则”
我希望那些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以我为戒,慎用权,用好权,常自警,莫贪心。不要被一次次的请吃请喝所迷惑,那是煮蛙的温水、慢性麻醉剂,它会让你的灵魂慢慢麻痹;不要为过年过节的礼品礼金所迷惑,那是羁绊你自由的绞索;不要因为给别人办了事收受钱财而心安理得,那是高悬在你头上断送你人生前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所谓,奉公守法虽然清贫却尽夜长安,违纪亏心即使富贵也神魂不乐。
在入监的这段日子里,我感慨万千。华屋千间,夜眠三尺;珍馐玉食,一日三餐;华丽锦衣,仅遮风雨;再多的钱财,你也不能带到棺木里。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记“秃头效应”,你的秃头不是一夜间而成的,是不经意间的一根根落发的积累。一个人的犯罪正如秃头一样,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牢记“火炉法则”,不要触及法律的底线,否则就会烫手。不要以现在社会的各种弊端和体制机制为借口,尽管腐败的背后有着各种复杂的深层因素,但要想远离祸端,就要甘受清贫。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要贪图那些不该得的钱财,否则迟早会害了自己;不要贪图那些物质享受,平淡安宁、妻儿老小团聚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张瑛)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