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单独两孩时代”到来 新生儿增量考验医疗服务

www.ijjnews.com   半月谈  2014-04-05 09:41
  

“就业歧视2.0版”:孩子他妈谁来管?

在吃过晚饭后,27岁的陕西西安市民林洁关上了房门,开始为不久后的公务员考试做准备。她一岁的孩子因为见不到妈妈,很快开始用力敲门并大声哭闹起来。“我实在不忍心,但也没办法。”林洁说,“我需要一份工作。”

两年前,林洁在当地一所重点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但她毕业后没去工作,而是选择了相夫教子的生活。直到孩子接近入托年龄,她才决定重新开始求职,帮助丈夫分担家庭经济压力。

近年来,中国高校不再干涉本科生的结婚问题,一些大学生开始选择在上学期间结婚、怀孕,直接从学生时代步入婚姻生活,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求职工作。

在日前举行的吉林省长春市人才市场综合招聘会上,有不少企业在招聘时表达了对已婚已育女性的“青睐”。

“未婚、未育的女性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以后能不能长期留在本地,还涉及需要休婚假、产假以及哺乳期间经常回家照顾孩子等问题。”北京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任京(化名)说,“反倒是已婚已育女性,大多踏实肯干、有责任心,稳定性也高。”

2014年,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达到727万人,这一“历史新高”不仅给应届毕业生和家长传递了一种焦虑,而且也让正在求职的“新晋妈妈”们压力陡增。

“怀孕加哺乳,感觉我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下降了,自己也缺乏自信。”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的长春市“新晋妈妈”周菁菁说,“其实很多‘新妈妈’找工作就是想找一个生活朋友圈子,不想和社会脱节,但现实中有时觉得真的很难与师弟师妹竞争。”

不过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相继在中国多个省份正式“落地”,“新晋妈妈”求职时的“优势”又开始逐渐消弭,“弱势”依旧存在。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了,以后招人不仅要问是否已婚已育,还要关注有没有生两个孩子的打算哟!”3月26日,重庆举行了女大学生就业专场双选会,重庆某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招聘经理温宗兰招人时也开始考虑“单独两孩”带来的各种问题。

32岁的某外企女白领吴豫华最近正酝酿跳槽,当她说起自己有个4岁儿子时,招聘面试官开始问她“是否有要二胎打算”。因为她几次回答都比较犹豫,所以不少企业在收下简历后再无下文。

“目前公司女职工比例大于男职工,其中三分之一的女职工已经有小孩,一年一般有四五人同时休产假。”温宗兰说,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如果女职工扎堆生孩子,对公司影响将特别大,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比如IT员工等。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岗位空缺,公司必须招其他人接替工作,出差、加班等安排也会有顾虑,甚至担心出现超长产假。

“这不仅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更会增加人力成本。但公司肯定不会明确要求不准生两个孩子,但可能用非正式的提示防止扎堆生。”温宗兰坦言,虽然女性生育以及照顾家庭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分工,同时也对社会有贡献,但这对工作也有较大影响。

专家分析指出,在“单独两孩”放开后,很多女性重新面临产假、哺乳假等问题,企业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可能性,防止用工成本升高。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田毅鹏指出,大学生“成家”与“立业”并不冲突,若是双方感情深且都比较成熟,能够帮助对方前进,先成家再立业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这个方法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师陈宜认为,高校就业部门应该“延伸”其服务范围,把“新晋妈妈”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归纳、总结,并“对症下药”研究解决方案。

重庆市社科院人口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光云表示,这需要找到求职者与用人方的平衡点,既能保证女性的生育权,同时用人单位又能接受。

他建议,首先是经济补偿手段,如果女职工生了两个小孩,政府可以在职位空档期,给予这部分企业税收减免等补贴优惠。其次是就业扶持,针对生完孩子又重返职场的女性,建议出台一个政策,为她们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的倾斜扶持。最后需要考虑这一群体的数量,如果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那么就要对两个小孩出生之间的时间进行规定,从而防止生育高峰的发生。(综合新华社记者姚友明、吴昊、吴荻以及华龙网相关报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标签:新生儿|单独两孩
稿源: 半月谈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