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省份正式启动单独两孩新政 20省份推时间表
2014年3月以来,全国出现了“单独两孩”新政启动的小高潮。截止目前,已有9省份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新政,此外有20个省份推出了实施该政策的时间表。
9省份正式启动新政 3地设生育间隔
25日,《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分析指出,该“条例”修法议案有望经表决通过后实施。而中新网记者盘点发现,在广东之前,全国已有浙江、江西、安徽、天津、北京、上海、广西、陕西、四川9个省份正式启动“单独两孩”新政。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实施过程中是否设置生育间隔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在已启动“单独两孩”的省份中,天津、北京和四川保留了这一限制。
其中,北京表示,该市继续坚持《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者女方年龄不低于二十八周岁”的规定。
天津表示,按本市《条例》规定,经批准生育二孩的,应当与生育第一个子女间隔四年以上,但女方年满二十八周岁、再婚夫妻女方系初育者、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这三种情况除外。单独夫妻生育二孩同样要遵守以上生育间隔要求,这样有助于缓解生育堆积现象的出现。
四川则将继续执行《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前对其它生育政策的规定:“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申请再生育子女的,除女方年龄在30周岁以上者外,应当有4年的间隔时间。”
相较上述3地,浙江、江西、安徽、上海、广西、陕西等则没有强调生育间隔。
分析认为,设定生育间隔,可以让年轻妇女生二孩的年纪稍微往后推一推,最终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今后也将逐渐取消生育间隔。
20省份推实施时间表 多欲在上半年启动
2014年第一季度尚未结束,已有9个省份相继启动“单独两孩”政策,让社会公众对这一计生新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充满期待。
结合各地最新进展,中新网记者统计发现,在未启动“单独两孩”政策的省份中,除去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余下的20个省份均透露了新政实施的时间表,且多数省份将新政实施的时间设定在上半年。
据公开报道,3月25日至3月31日的一周之内,海南、重庆、辽宁、广东、福建和江苏六省市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均将审议本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若顺利通过,上述省份将在3月底或4月初正式启动“单独两孩”新政。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预计今年5月份进入审议程序,人口大省山东有望在5月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湖南、青海、山西、内蒙古、河北、云南、吉林及黑龙江8省区则将“上半年”作为新政启动的目标节点。
其中,《湖南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已上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等待审核批准,该省人口计生委主任詹鸣称将“确保今年上半年让该政策在湖南落地”;河北“单独二孩”政策方案已报批,最晚于6月底出台;内蒙古与青海两地“单独两孩”政策将于今年上半年落地;吉林则将力争6月30日前启动。
“单独两孩”新政在河南与宁夏两地进展相对缓慢。
河南人口计生委主任会议提出,争取下半年依法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宁夏则表示将适时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该区或年内启动新政。
生育扎推现象难出现 新政撬动婴儿经济
“单独两孩”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被给予尊重生育权、给予国人更多生活选择、缓解老龄化等多重利好解读,且不少夫妇有生育意愿,但社会对单独二孩政策仍反应不一。
由于生活压力大、抚养成本高等原因,不少年轻人因怕“养不起”而对生育二孩持谨慎态度。但是随着新政落地,符合条件的家庭依然表现出较高的生育热情。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一家知名调查机构在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开展 “二孩生育意愿”大调查。结果显示,北上广三个城市中,如果符合政策要求,近六成的居民愿意要第二个孩子。广州居民想要第二个孩子的比例甚至超过七成。
更为直观的“二孩热情”表现在医院。据报道,广州多家医院反映,今年第一季度孕妇比2013年同期增加一至四成不等,其中“单独”妈妈是新增主力。多家医院已通过增加人手、扩大病区、增加病床等来迎接即将到来的生育高峰。北京一些备孕夫妻甚至提前三个月在医院挂号“占坑”,以应对大医院妇产科排队建档问题。在重庆,多家医院还特别增设了二胎生育咨询门诊。
“单独二孩”的政策效应还表现在“婴儿经济”的升温。不少超市和网络商城以“二胎装备”的口号促销孕妇装、玩具、奶粉等母婴生活必需品。多地家政市场上,逐年走高的月搜薪酬因为生育新政再度抬高,“金牌月嫂”的月薪已可轻松破万。(白琥 阚枫)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