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标志确定 古船浪花寓意美好
相关报道>>>
一个标识 一座城
——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品牌标识诞生记
一个标识,一座城市。
她是静的。飞扬的燕尾脊下,三片刺桐花瓣迎风舒展,花开正艳。
她更是动的。一晃眼,就成了昂首的古船,在沸腾千年的浪花簇拥中,扬帆海上丝绸之路。再一晃眼,浪花又成了祥云,擎起祝福。
她是简单的。三色四笔,写意风流。
她更是深邃的。三色,汇聚惠女服装的经典色,也融入红砖之艳,海洋之蓝,是泉州的正色。四笔,合成一个动作——三国共同推起一艘东亚文化之舟。
在动与静、简与丰的辩证中,泉州的文都标识,活了!
1月29日,经文化部审定,“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品牌标识(左图)正式出炉。标识融合泉州最生动、最个性的文化元素,获得了包括文化部在内的各界高度评价。日前,记者分头采访文都标识征集、主创、评选的相关人员,一探标识诞生的来龙去脉、台前幕后。
□本报记者 郑意凡 游怡冰 郭雅莹 王蕾 谢曦
应者如潮
谁才是“最泉州”?
难!
一个出色的logo,要满足形式美感、辨识度、准确性、信息量等多重要求。
而泉州号称“藏宝之城”,文化元素灿如星海。要删繁就简,提炼和勾勒出最吸睛的“印象泉州”,其难度可想而知。
去年11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品牌标识(LOGO)方案征集正式启动。这是一场面向海内外的高规格“选秀”:要求作品应本着“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精神,突出“共生·和谐·创新”的共识,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内涵特别是泉州文化的特色和精髓,简洁、醒目,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并具备国际化、时代感和包容性。
“榜文”一出,应者如潮!短短10天,“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建发委”)便收到94件作品。应征者不仅来自泉州本土和邻近的厦门、漳州,还有来自上海、江苏、广东,既有专业人士,也有非专业人士。他们的年龄跨度也很大,上至退休老人,下至少年儿童,最小的参赛者是一位8岁的小学生。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