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卫计委:防春节前后人感染禽流感

www.ijjnews.com   京华时报  2014-01-22 09:13
  

□对话·卢洪洲(国家卫生计生委流感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

吃活禽是不良习惯

京华时报:有人说发病高峰再现,是这种概念吗?去年12月至今一共多少病例?有什么规律?

卢洪洲:全国39例。都是在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东南部地区。大部分都是有活禽接触的历史,所以还是禽传给人。我们只能关闭活禽市场,让老百姓改变生活习惯,个体商贩也不要把活禽运输到居民楼下当场宰杀,这些都需要严格管理。否则只能被动应对,导致人员死亡,民众恐慌和人力物力浪费。39例都是散发的,没有集中爆发。

京华时报:我们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体系,说每天增加多少例,或者死亡多少例,可以判断是疫情再次卷土重来,从而采取日报、关闭活禽市场等紧急措施?比如说像预警一样,多少人是几级预警?

卢洪洲:现在我觉得关键问题是政府和老百姓都知道传染源在活禽市场里面,但就是因为人们习惯吃活禽,使活禽市场没有关闭。我在各种场合强调和呼吁政府要引导老百姓改变生活习惯。因为这种生活习惯是不良的,就像春节放鞭炮一样的。发达国家根本就买不到活禽,都是冷鲜鸡,质量一定有保证的,保证郊外集中当天宰杀,冷链运输,非常安全。政府不是一定要设定预警值等发病多少再来采取措施,应该是引导群众立刻适应关闭活禽市场,改变原来吃活禽的习惯,这才是政府管理部门着力的方向。

京华时报:这是不是需要统一规划?

卢洪洲:需要产业链进行调整和规划设计。这样避免了异地运输导致异地传播,还有活禽和人密切接触避免了可能性。国外活禽集中饲养、屠宰的地区都在郊区。这样也便于集中管理,不至于呈散状的分布。为什么非要等人死了才去关闭呢?

京华时报:从首例患者来看,去年上海市87岁的李姓男患者,2月19日发病,3月4日死亡。现在是1月中旬,又开始出现散发病例,这跟时间有关系吗?

卢洪洲:去年2月的只不过是检测出来了,之前也有一些不明原因死亡病人。去年一二月份已经在上海局部地区有这样的病例了。冬天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延长,禽跟人接触以后就感染人了,或者人接触了禽类的粪便等被感染了。包括呼吸道、消化道都可以感染。

京华时报:从出现的频率上来看,从去年4月开始就每天几个病例几个病例地出现。和目前有什么不同?频率有什么不同?

卢洪洲:我还是那句话,有没有变化?是不是严重了?没有这种比较。因为某一个地区,如果市区里的活禽市场管好了,郊区没有管好,郊区就易染病。某一个地区老百姓生活习惯好,去活禽市场小,患疾几率就少。这跟当地政府的政策、活禽市场的管控有关系。

京华时报:从地域上来看,去年是从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开始暴发疫情,然后到了北方,和今年有什么不同?目前H7N9疫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如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为什么都是南方更多一些?

卢洪洲:这很容易理解。南方又放开了活禽市场,南方人喜欢吃活鸡,市场没有关闭,所以疫情就集中在南方。要采取措施,并不是说关闭活禽市场就没地方买鸡了,并不是说关闭活禽市场养殖业就一定要关门了。办法就是调整产业链、调整养殖方式、运输方式、屠宰方式,产业依然会繁荣的。老百姓是要吃鸡的。调整产业结构,不要去市场区交易,而是去超市里交易,全部改成冷鲜鸡,味道一样,但是更安全。

京华时报:目前在临床中,达菲类的抗病毒药,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敏感、有效的吗?是否出现了耐药性?新药帕拉米韦的作用是否得到验证?

卢洪洲:依然是敏感有效的。口服、静脉都有效果。医务人员感染也要尽早地用抗病毒的,可以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上海的这名医生就是早期没有用抗病毒的药,觉得自己年轻没在意。

京华时报:疫苗研发、生产的情况如何?

卢洪洲:现在全国已经有厂家研发成功疫苗,全国13亿人口,毕竟才200个病例,将来普遍接种还是对养殖业从业人员接种?或者是什么人接种?需要政府部门决策。生产需要统一考虑。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禽流感|h7n9|防控工作
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