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4G资费太贵 网友吐槽移动50元套餐6秒用完

www.ijjnews.com   北京青年报  2013-12-19 08:36
  

4G资费太贵 网友吐槽移动50元套餐6秒用完

4G资费太贵 网友吐槽移动50元套餐6秒用完

华为将推出普及型4G智能手机

在中国移动2013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面向4G时代的全新业务品牌“和”昨高调亮相。出人意料的是,让用户最为期待的移动“合作伙伴”——苹果并未如约出现。尽管中移动在4G大战中领先半个身位,但其已经公布的资费套餐却已经受到用户非议。

随着中移动4G资费标准的推出,消费者在为4G网络飞快的速度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担心流量不够用的声音。有些网友发表微博表示,“50元、600M的流量套餐,100M的下载速度,6秒内就使用完了。”

600M流量最快几分钟用完

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网友的说法里有一部分的误差。“网络速率和套餐包含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体而言,4G网络速率100M是指4G网络的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100兆位/秒),描述的是传输速率,通常也被称为“带宽”。北京移动推出的套餐中包含的流量指的是字节(Byte),它表示用户购买套餐后,可以使用的数据流量数量。

那么在100M的速度下,50元600M套餐流量能用多久呢?专业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100Mbps在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快下载速度是12.5MB每秒,实际上,考虑到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打包等,因此还需要打些折扣,也就是说,600M的数据在高速网络环境下下载,虽然达不到6秒钟用完,但最快几分钟也会用完。

流量消耗太快 系统来不及提示

同时,套餐中流量可以使用的时长归根结底是根据用户上网消耗决定的,4G网络读取的速度更快,但是同样一个1M的网页在2G、3G和4G网络下消耗的流量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在于4G的速度更快。

不过,专业人士提醒说,在线观看视频、大量下载等确实对流量的消耗非常大,用户还是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4G高速网络环境中,在以往的使用中,一些运营商在流量使用达到当月累计总流量的10%和50%,以及套餐累计数据流量剩余50M和5M时,由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客户,但是在4G高速网络环境中,有可能会出现由于流量高速消耗而达不到流量“预警”的情况,这一点也是运营商未来在产品设计中要重新考虑和规划的问题。

浙江4G套餐外流量达15G将暂停上网

杭州是国内首批中移动4G商用城市。在资费方面,浙江省内目前的移动4G流量包分为四档,50元1GB起步,最高150元5GB,与北京50元600M起步略有不同。针对流量问题,浙江移动公司同时推出流量“双保险”:一是超量降速保障,即服务当月套餐内流量用完后,用户的网速将自动降速至3G上网水平,客户可订购加油包恢复4G高速上网;二是500元或15G双封顶服务,即套餐外流量达到15G或流量费到500元的情况下,将暂时关闭上网功能。

文/本报记者 任笑元

现场

苹果缺席中移动合作伙伴大会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将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网络部署。据悉,至明年年底中国移动4G基站总数将超过50万。据悉,2013年底前,中国移动将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提供4G服务。奚国华表示,2014年,中国移动计划销售超过1亿部4G手机。

据透露,2013年,中国移动全年TD-SCDMA终端销量有望突破1.55亿部。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中国移动与苹果的签约昨日未能正式落定。中国移动高层对媒体表示,目前还未与苹果达成最终引入协议,但好消息不怕晚,估计很快就会发布相关合作消息,请用户稍微耐心等待。不过,同样是在昨日举行的浙江中移动4G商用活动中传来的消息却称,已经可以预订苹果iPhone5S 4G手机。

中国移动全新的商业主品牌“和”昨天正式亮相。记者看到该品牌整体标识由草绿色的英文词“and”、草绿色的中文字“和”,以及一个玫红色感叹号组成。在此之前,中国移动有“全球通”等三大品牌。相关人士透露,此次面向4G的全新业务品牌发布之后,原先的三大品牌将继续并行一段时间,未来最终都将整合纳入到全新的业务品牌之下。

文/本报记者 任笑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中国移动|4G|资费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