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近年来,晋江以建设卫生强市为目标,以医改为主线,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晋江市财政逐年加大卫生投入,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投入2.55亿元、3.96亿元、5.08亿元,主要用于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零差率补贴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等方面经费补助。企业家、华侨及社会各界捐资支持卫生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晋江社会各界捐赠支持卫生发展共4200多万元。
在此基础上,晋江卫生事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率先在全省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经验做法被省卫生厅在全省推广;实施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事故责任险制度,解除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而晋江卫生系统实施的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更是深入人心,如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大型义诊活动300多场,服务群众达5万多人次;在各医疗单位设立病人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晋江市中医院开展夜间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夜间就医,晋江磁灶中心卫生院在泉州率先设立免费“健康自测小屋”。
但是,当前优质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在晋江仍然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对此,晋江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增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为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晋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改革经验。经多方调研、多次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现已形成《晋江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正积极向国家卫生计生委申报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今后,晋江将紧紧把握“群众得实惠、医者受鼓舞、医院添活力”的改革方向,始终坚持“立足综合改革,突出晋江特色,力求务实高效”的改革原则,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切入点,在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努力实现“建设人民满意医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
围绕“群众得实惠” 重点实施“两取消、两降低、零增长”(取消挂号费、取消15%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10%、降低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实现零增长),切实降低群众医药费用;推出便民惠民系列措施,关注老人、妇女、儿童、残疾患者、精神病患者、计生特殊家庭、大病特困患者等重点人群卫生需求,提供免费筛查、居家便捷就医、帮扶救助等;设立新晋江人定点医院,进一步提升新晋江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围绕“医者受鼓舞” 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职业发展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提高职称职数比例,设立实用型医学科研奖励基金;创造良好执业环境,实施医院环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改造,建立医院警务室,完善警医联动机制;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及医疗意外险;倡导崇德精医新风,建立廉医风险防控体系,培育卫生行业文明标兵。
围绕“医院添活力” 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和发展,减轻公立医院运营压力和趋利行为,回归公益性;扩大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放宽人员招录、编制职数、职称聘用政策,逐步实现“管办分开”,激活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医院发展后劲。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晋江中心城区医疗机构约有300家,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医疗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但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医务人才缺乏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让群众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是政府对百姓的承诺。对此,晋江将加快整合提升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重点建设好3家市直医院,强化市直医疗机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通过二者的结对帮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构建“小病不出社区,常见病不出镇(街),大病不出市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晋江将积极对接高端医疗资源,深化医疗机构原有对外协作关系内涵,拓展与知名医学院校和三级医院对接协作,借力、借势打造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今后,晋江将以考核、竞标等方式在4家试点医院遴选10个科室带头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所在科室打造成为晋江名科,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创建1个优势科室,通过名科的发展带动全市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为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接下来晋江将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卫生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各医疗卫生单位有足够的业务用房。近期,将推动晋江市医院迁建工程全面提速,启动安海医院文博科技大楼建设项目,抓紧推进16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建项目。
此外,晋江将加快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协同服务和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以医院管理、电子病历和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开展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查询与自我管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陈文经)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