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中国聚焦:“单独两孩”政策将给中国带来多重影响

www.ijjnews.com   新华网  2013-11-22 15:02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题:“单独两孩”政策将给中国带来多重影响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王建华孙亮全

中国决定实施“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改革将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并给外部世界带来关联影响。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是自本世纪初进行“双独两孩”的政策调整以来,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领域所作的新一次重大变动。

一些观察人士说,“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表述,给未来政策继续调整留出了空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迄今为止,这项政策使中国累计少生4亿多人口。

但是,它也使中国衍生出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失衡的问题。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挑战关乎未来发展前景。

国际公认的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是2.1。中国当前的水平是1.5左右。

在此项政策调整前,中国人口部门的研究推算显示,中国人口总量高峰很可能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到15亿左右。

国家卫计委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单独两孩”政策将影响全国1500万至2000万人,其中约50%到60%表示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分析人士表示,“单独两孩”政策调整将从经济、社会、军事等多个方面影响中国未来发展,并给外部世界带来难以忽视的关联影响。

拉动经济效应

在中国经济长达35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以庞大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人口红利”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今,这个“人口红利”的效应正在衰减。另外,还带来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方式的困扰。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2年末,中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

“这是中国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人口红利’进入收缩期。”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说。

他说,中国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放开“单独两孩”,将从数量和结构两大方面改善人口资源,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进程。

“单独两孩”政策的人口效应预计将从2015年开始显现。

据华泰证券预计,2015年、2016年,“单独两孩”政策将带来新增婴儿量约200万人,2017年约160万人,2018、2019年约120万人。

而据瑞银证券以2012年人口结构所做的静态简单测算,“单独两孩”政策对全国新生儿增量影响达7%-8%。

“这项政策将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母婴消费市场将获扩容,促进相关行业发展。”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表示。

受益这一政策,概念股本周一迎来大涨,群兴玩具、中顺洁柔、海伦钢琴等纷纷涨停。

业内人士预计,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从2012年的500亿达到2015年750亿、2020年1260亿,行业空间2015年扩大4%-10%,2020年扩大8%-17%。

而消费量增长主要源于市场渗透率提升的纸尿布,也无疑将直接收益于“单独两孩”带来的新生儿数量增长;此外,包括辅助生殖、儿科用药、疫苗、婴幼儿培养箱、微量元素检测类等医药行业,也将直接受惠。

“单独两孩”政策将直接影响房地产业。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这将刺激楼市刚性需求,稳定房地产投资环境,降低房地产市场硬着陆风险。

“单独两孩”政策还将促使相关领域的发展,如促进教育改革、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等等。

“‘单独家庭’多数属于中高收入群体,对育婴资源、教育资源等要求较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分析表示,相关受惠行业更应合乎规律、理性增长。

境外机构也高度关注“单独两孩”政策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

美国农业部门表示,中国的“单独两孩”政策将给美国的农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此项政策将使中国人口结构趋向平衡、协调,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产生积极影响。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中国人|人口红利|人口数量|计划生育|人口普查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