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晋江市委出题政协调研 委员专家建言献策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3-10-22 09:49
  

  打造推介晋江文化“品牌”

  人物名片:陈瑞统,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文化局原副调研员

  内容摘要:晋江商品经济发达,誉称“品牌之都”,晋江文化也可以重点展示、推介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十大品牌”、“20强”之类的文化精华产品,增强在海内外的认知度和吸引力。如五店市传统街区修复重建已颇具规模,应充实文化内涵,绿化美化周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使之成为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休闲度假、购物消费于一体的景区;又如池店镇,拥有爱国状元吴鲁、慈善家李五、人民音乐家李焕之等古今名人故居及文化遗产,堪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可以规划建设成文化名镇。此外,如安海古镇与安平桥景区、草庵摩尼教寺、围头湾、深沪湾,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景区,应该注重丰富文化内涵,综合环境治理,改善交通卫生条件,克服分散、松散、杂乱和体量小、缺乏观赏性等问题。又如晋江的戏曲、南音、民俗歌舞等,应精心筛选、组合一台至几台精彩综艺表演,展示传统地方艺术的魅力神韵。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晋江文学院

  人物名片:蔡芳本,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东南早报》编辑

  内容摘要:“文化之都”要靠人来打造,建立健全壮大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建议晋江加强文学队伍的建设,给有创作能力的作者提供继续学习、旅游采风的方便,提高作者的眼界,开阔作者的视野;对有能力的作者给予一定的创作资金扶持,使作者更能专心创作;在职称、保健、职位等方面对有能力的作家予以倾斜。同时,建议建立晋江文学院,以此为依托进行文学后继者(包括中小学生)的培养,对有一定创作水平的作家继续培训指导。此外,还可以利用文学院开设全国性的文学论坛,引领文学风气;设立权威性的全国性文学奖;作为广泛联系海内外作家的桥梁,作为晋江乃至泉州市作家的文学之家。晋江文学院还可以开展晋江文学的研究工作,包括对古代晋江文学的整理出版,为晋江当代文学提供借鉴与养料。

  梳理新兴文化  打造晋台文化品牌

  人物名片:叶荣宗,晋江市政协副主席

  内容摘要:当前,我们正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面临着社会转型、变革时期,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时机,有必要结合实践梳理总结出新兴的文化经验与成果。从晋江实践和实际看,主要应梳理总结华侨文化、慈善文化、企业文化、晋台文化等新兴文化。如晋台文化,晋江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关联,郑成功、施琅也好,龙山寺分火也好,两岸同数一宫灯也好,都是很好的例证。近年来,两岸交流交往频繁,成效明显。同根同源、同祖同宗、婚亲往来屡见不鲜。晋台文化研究有一定基础和条件,但仍需进一步重视,进一步巩固提升,使晋江不失应有的晋台文化领地。

  微电影入手  打造晋江题材电视电影

  人物名片:许谋清,太湖文化论坛理事、副编审,晋江市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

  内容摘要:塑造一座城市的形象,电影电视剧是最具像、影响力最大的一种艺术形式。晋江有着那么多的全国知名品牌,也可以出打响全国的好电影好电视剧。要出这样的作品,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领导重视,其次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最后就是要有好的剧本。如今,我们这三个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几年前,两部晋江电视连续剧应运而生。一部是《海有多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飞天奖”。一部是《施琅大将军》,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成绩,我们都是全省领先。如今,微电影已经“蔚为大观”,为群众喜闻乐见,低成本,效果快。建议晋江从微电影开始,由政府推动,向商业化努力,一步步把影视产业做大。

  拓展思路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人物名片:粘良图,晋江市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

  内容摘要:要将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好,传下去不容易,这是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日本、韩国,一个非遗项目后面有一群学者,在我国,一个非遗项目后面有一群开发商。我觉得,如果一个非遗项目背后有一群开发商,只要引导得法,未必是坏事。在台湾,地方上就有很多企业财团出钱支持诸如南音、舞狮、舞龙、舞三太子等文艺团体,在学校广泛培养人才,出钱供文艺团体外出表演,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解决了传承人的问题,同时给企业财团带来相应的名气。建议政府拓展思路,文物保护资金不一定全由政府包干,可以从民间多种渠道争取。此外,文物研究也很重要,应该广开言路,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对晋江历史、晋江历史人物遗址及其他文物古迹的关注、研究、宣传。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政协|调研|委员|专家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