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比尔·盖茨的女人:慈善第一夫人梅琳达

www.ijjnews.com   中国日报网  2013-10-11 07:57
  

Melinda Gates

梅琳达·盖茨

比尔·盖茨的女人:慈善第一夫人梅琳达

梅琳达·盖茨慈善界第一夫人

1964年出生,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后获得MBA学位,然后如愿进入曾经实习的微软,很快崭露头角,成为一个部门的主管。1994年嫁给盖茨后,做起专职太太,育有3个儿女。后与盖茨一起建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并担任主席。

“给全球女性赋权”

她认为,给女性“赋权”不是她的基金会可以为她们做到的事,而是要让女性自己赋予自己权力,她的基金会只能出一臂之力。她还坦言,慈善事业给她和家庭带来了深刻且有意义的改变。

Q:在全球各地救助赈灾的路上,有那么多女性曾和你分享过她们的个人故事。有没有哪一位是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

A:各地的女性都让我深受启发。她们卖力工作只为确保家人能活下去,但她们却依然乐观且不遗余力地要让未来变得更美好。每次游历回来,我都尝试着向其他人讲述我所遇到的每一位女性的故事,因为我深信,她们的故事,能给予其他人启发,一如这些故事给予我启发。至于有哪一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绝对是我在肯尼亚的奈洛比外贫民窟遇到的玛丽安。当时我在一个社区中心和一群母亲在讨论为什么要避孕,玛丽安说:“在我怀上另一个孩子前,我希望将一切最好的都给到一个孩子身上。”

这句话成了我的“宗旨”,因为道出了我创立基金会的目的。我们都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我自己有3个孩子,所以对这句话感触很深。基金会与合作伙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像玛丽安那样的女性达到这目标。

Q:在全球进行的倡导活动已经成功强调了在女性身上投入的重要性。你认为下一步该怎么做来实现转变?

A:我认为,说“赋权”是最为贴切的。但有趣的是,给女性“赋权”不是我们可以为她们做到的事,而是要让女性赋予她们自己权力。不过我认为我们能出一臂之力。

其中一个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为人母的女性接受和采用更新颖的方法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像直接和纯母乳喂养,以及印度北部兴起的“袋鼠式育儿”等。据大量初步研究的数据显示,不需要什么新技术,单是这些方法,就能将1岁半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超过50%。真正采取行动的是妇女,但不可否认,要提倡,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资金和政治推助力,这些倡导活动有赖社会资本支持才能取得成绩。这是可行的。

而且这种“赋权”还能反作用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一旦女性体会到思想转化带来的好处,比方说,她们知道如何控制何时怀孕或怎么做能增加孩子的生存率,她们便会感觉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拥有更多的权力,能让自己、家人和所生活的社区脱离贫困,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Q:你说过,那些政府和商界无法落实的发展方案,需要慈善家的支持。这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慈善家、企业和政府要如何合作解决全球卫生健康问题?

A:非洲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年来非洲农作物种植收成欠奉,非洲政府既没有资源,又没有能力试行新政,商界看不到潜在商机。但如果慈善家能承担当中部分风险,比方说,改良种子,然后政府便可把改良后的种子给农民大量分发。又或者慈善界可尝试通过发展信息系统等改善效率,商界或许会愿意进入这个市场。

Q:你认为我们在改善女性健康问题上,该集中在哪些方面?有没有哪些数据特别让你感觉警惕的?

A:去年我们设立的目标,要让全球最贫困国家的1.2亿名女性获得避孕用具和了解避孕方式,这就是我认为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去实现的。尽管改善女性健康这目标需要大量其他工作协助,但每与一位女性交谈,我就警觉一次,一次次意识到这问题是可以为改善女性健康带来质的改变。

Q:我们的文化非常强调“得到”,那么你从“给予”中得到什么?

A:我和比尔因为这个基金会得到了巨大的祝福。首先是婚姻上的,因为我们不但讨论慈善工作,还充满激情地互相支持。我们一起观察问题,并各自从中获益。另外,这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受益,因为我们会和孩子谈论如何去帮助人们,并让他们做出更多的实践,所以这些都深刻且有意义地改变着我们。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标签:第一夫人|基金会|比尔·盖茨
稿源: 中国日报网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