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福建2013环境质量状况通报 泉州酸雨率呈上升趋势

www.ijjnews.com   海峡都市报  2013-07-19 09:46
  

  东南网7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徐锡思)17日,福建省环保厅发布2013年第二季度全省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内容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三部分,泉州两个指标居首:一个是功能区噪音夜间达标率75%,另一个是城市酸雨频率100%。

  专业人士认为,泉州酸雨率攀高,除本地工业燃料排放外,不排除跨境因素,空气是流动的,本地区的酸雨有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

  泉州中心市区

  酸雨率呈上升趋势

  通报显示,全省18个城市出现酸雨,城市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个,酸雨频率大于50%的城市有11个,其中泉州、福清和南平等3个城市酸雨频率为100%。

  记者从泉州市环境监测站获悉,通报所指的“泉州”,并非指全市,而是指中心市区的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等三个点的样本,但具体PH值暂时不便透露。

  6月5日,泉州市环保局发布《2012年度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提到去年全市降水PH值范围为3.90~8.50,均值为5.05,酸雨出现频率为42.6%,较2011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泉州市区和泉港区属于中酸雨区,晋江市区、石狮市区和惠安县城属于轻酸雨区,南安市区、安溪县城、永春县城和德化县城属于非酸雨区。

  酸雨成因复杂

  不排除外地的影响

  是什么导致泉州的酸雨频率攀高?市环保局方面暂无明确说法,相关工作人员称,大概可归结为燃料因素和跨境因素。

  “所谓酸雨,指的是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源于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华大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所所长杨雨杰教授介绍,燃烧煤的火力发电厂、汽车排放的尾气、普遍存在的企业锅炉,是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进而在雨、雪中溶解,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如何防范治理,杨所长介绍了两点举措:一是提高油品的质量,二是提高脱硫的水平,“关键在于资金投入”。不过,他分析说,泉州本地的酸雨成因,还受到外地的影响,空气是流动的,本地区的酸雨有可能是从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

  治理措施密集

  推清洁能源控尾气

  为尽量减少本地区的酸性物质排放,泉州市环保局做了不少努力,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和机动车尾气两个方面,这些都体现在2012年的环境公报中。

  公报显示,通过督促中心市区企事业单位加快淘汰高污染燃料设施,2012年已有48家企事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晋江市、南安市采取拆除煤气发生炉或切断水煤气供气管道、断电、行政处罚等一系列严厉措施,推进建陶业LNG替代,共有102家建陶企业完成全部或部分LNG替代,52家签订LNG使用协议并加快施工进度,23家关闭、停产或转产。永春县、德化县全面完成工艺陶瓷清洁能源替代。

  同时,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严格执行机动车登记和转入规定,凡达不到国Ⅳ标准的不予办理登记或转入手续,从源头控制高污染车辆增长;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对无环保标志或黄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逐步实施限行、禁行措施,去年注销汽车12083辆、摩托车85168辆,核发环保标志554377张。

  □要闻小百科

  什么是酸雨率?

  一年之内可降若干次雨,有的是酸雨,有的不是酸雨,一般称某地区的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其最低值为0%,最高值为100%。如果有降雪,以降雨视之。

  有时,一个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几天,所以酸雨率以一个降水全过程为单位,即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除了年均降水PH之外,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

标签:环境质量 状况 通报 酸雨 呈上升趋势
稿源: 海峡都市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