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历史的晋江安海土笋冻:味到深处就是家
台海网10月1日讯据晋江经济报报道(记者胡建志欧阳霆秦越文/图)
安海的味道,是捆蹄的香脆,还是菜?的清甜?
安海的味道,存在于记忆中爷爷做的那碗土笋冻里。
说起安海土笋冻,几乎所有的晋江人都不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身影鲜美爽口,价格又实惠。安海土笋冻以西?村的最为出名。西?土笋冻藏着什么奥秘,有什么故事,让人如此心动呢?
350年历史的土笋冻承载着家乡的味道
秋日的清晨,穿行在窄窄长长的安海老街,触目所及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一间间连着的南北杂货店,身边响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突然,一股古早味扑面而来,是街旁推车上一盒盒让人垂涎欲滴的土笋冻。捧起一杯小小的土笋冻,仿佛嗅到了家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故乡的味道。没错,对于土生土长的老安海人或旅居海外的安海游子来说,味蕾之所系才是情感之所依,家乡,就是这种让你魂牵梦萦的土笋冻的味道。
只为品尝地道的土笋冻,我们舍近求远地绕经曲曲折折的小巷,来到安海成功中路的一家土笋冻专营店。店面很小,不到10平方米,以店主肖园的名字命名,却是安海叫得响当当的老字号,在闽南一带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48岁的肖园,是安海镇西垵村人,每天清晨,他都是店里最忙碌的人。做土笋冻,他已经有三十多年的经验,肖家做土笋冻更是有着120年的历史,名气很大,天天食客盈门,秘密就在于原料新鲜、口味地道。
天一亮,肖园就把从浙江温州买进的鲜活土笋放养一天。待土笋吐清杂物,肖园拿起剪刀,开膛破腹,再用石槌不断碾磨土笋。土笋的内脏已汩汩流出,但这远远不够,肖园还要用清水耐心漂洗十几遍。洗去土笋的一身污泥,倒入锅中煮熟,成色白亮又没丝毫腥味,是肖园一天工作的关键。
在盛产土笋冻的西垵村,有太多的人跟肖园一样,一辈子与一种叫做土笋的虫子打交道。西垵村,就在安海镇区的西面,是个低调但异常繁华的古村。肖园从父辈那里听说,六七百年前,西垵村还是个小港湾,村前临近安海码头,村后是一片滩涂。那时,人们在村口的海边挖土笋,蒸煮用来充饥,吃起来又嫩又脆。饥荒的岁月里,有了土笋冻,再贫穷的日子也会变得异常温馨。
西垵村的土笋冻到底有多少年历史了,肖园也说不上来。历史给土笋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不乏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与传说。当肖园还是个少年时,父亲肖塔告诉他,土笋冻的开山鼻祖是民族英雄郑成功。1661年,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之际,军队一度出现粮草不足的困境。而郑成功纪律严明,宁愿自谋生路,也不愿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将士们只好到驻军所在的海滩挖土笋,然后熬成汤果腹。而郑成功不忍心让将士们费尽周折地为自己温热土笋汤,端起冰凉的土笋汤一饮而尽。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冷的土笋汤居然比热的土笋汤味道更加鲜美。后来,土笋汤又改良做成了土笋冻。土笋冻这才闻名于世。
不过,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一个叫周亮工的明末清初文学家的出现而失真。周亮工是南京人,在福建待了11年(1647—1658),当过按察使和布政使明。1658年,也就是周亮工离开福建之前,他在《闽小记》一文中说:“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如此说来,土笋冻大约有350年历史了,周亮工至少比郑成功早三年吃到土笋冻,郑成功发明土笋冻之说是站不住脚的。读书不多的肖园,当从朋友那里听到这个典故时,并不讶异,只是淡淡地说,土笋冻一定是老百姓发明的,只是郑成功名气大,人们喜欢把他与土笋冻联系在一起,以增添这道风味小吃的神秘色彩。
在肖园的记忆里,父亲肖塔始终只是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土笋冻的一个身影。三四十年前,肖家的土笋冻只有在冬天才会拿出来卖,因为只有在寒冷的季节里,他们熬制的土笋汤才可以自然结冻,凝固成晶莹剔透的土笋冻。从每年农历十月开始,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肖塔每隔三两天,就骑着三轮车,拉上自家做的上百个土笋冻沿街叫卖。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肖家买了冰箱,大热天也可以做土笋冻,食客得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这等美味。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