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中断40多年的管弦重焕生机 泉港东山村复办北管基地

www.ijjnews.com   泉州网-泉州晚报  2013-06-08 09:43
  

中断40多年的管弦重焕生机 泉港东山村复办北管基地

民间艺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旧谱

辉煌 方圆数里百姓赶来看戏

据当地文化人士郑先生介绍,东山村早在上世纪初就有民间管弦乐队,其代表乐种就是北管和文管。1955年初,东山村白石垵在刘元珍等老一辈艺人的倡议下,组织创办了柳厝区岩山乡人民剧团。剧团经费由刘元坤、刘元珍、刘其泉等为主捐资,演艺人员的三餐由白石垵家家户户轮流提供,而传艺师傅的工资由年轻人割山草出售筹集。村里的23名年轻人全部作为剧团演职员工,蔡岭东山自然村和周边土坑、后圩、梅林等村青年也踊跃参与。

剧团先后到惠北和后龙地区义演两年多。每到一处演出,方圆数里的百姓,左带板凳,右牵孩童,从四面八方涌到戏台前,伸长了脖子一睹为快。凡是有剧团演出的地方,大多会出现“大半人多去戏场,空巷无人尽出嬉。游女归来寻坠珥,棚空众散足凄凉”的景象。

复办 40多年后重焕活力

1959年,柳厝区岩山乡人民剧团演职员分流,组成土坑、和平和后龙管区3支专业性的民间文艺队伍,在惠北和莆仙一带的民间戏剧市场享有极高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末,东山村白石垵一批老艺人又集资成立了民间管弦乐队,成为远近民俗文化活动中独具魅力的文艺队伍。

上世纪80年代末,东山民间文艺队伍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与冲击,悄然走下历史舞台。但东山人对抢救这些民间文化的呼吁从来没有停止过。2012年年底,一批热心人的呼吁得到泉港区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重视支持,创办北管基地和管弦乐队工作列入村里的议事日程。2012年12月2日,东山村举办创办北管基地与“天子传音”管弦乐队听证会,最终达成共识:“花再大的代价也要抢救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人记住人文历史。”

2012年12月初,东山人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泉港民间北管传承保护基地和“天子传音”民间管弦乐队成立。

传承

爱好者合力演绎

东山村早年民间艺人多,但现在老艺人大多已作古,要传承,人才断层,年轻人习艺寥寥无几。东山村发挥本村司鼓和导演的人才优势,发动本村的年轻人和艺人参加,同时吸纳周边的著名老艺人参与,他们一道追记传统曲谱、编词作曲、演唱培训……

记者了解到,除了一些原有的艺人,新吸纳的成员中有许多“半路出家”的,有不少原本在外打工,因为热爱北管弦乐,加入到这个队伍。可喜的是,这些艺人中有多位年轻人。

刘平文并非民间艺人,但却是众人推举的北管基地和管弦乐队掌门人。成立之初,村委会倾注财力,但资金有限。刘平文带着老艺人奔波于泉港、莆仙一带,先自己掏腰包,购买服装道具和音响设备。艺人们集中排练,他又出资添置炉具、餐具、食品,统一用餐,持续3个多月之久。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东山人。

在基地和乐队的复办过程中,许多热心人士纷纷出资出力。一位来自江西的企业家路过东山,闻讯放下2000元作为培训费;东山白石垵村民刘清洪,捐资5000元……

在这方热土,正是有了这些弦友和爱好者,东山人才能继续传承演绎宝贵的北管音乐,崛起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天子传音”管弦乐队。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东山 山村 基地 传承 艺人
稿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编辑: 陈舒颐陈舒颐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