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跑站人"年薪"十万 10个"流浪汉"一个在跑站
救助站内,受助人员正在看电视
东南网6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思亲 李玉燕 文/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轻、健康,却因无事可做而四处流浪。虽说是流浪,他们却不去街头,而是在不同城市间的救助站里来回奔走,靠骗吃骗喝度日。这种职业乞讨方式,被称为“跑站”。
今年是《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十周年。5月28日,福建省召开流浪人员救助通报会,特别提到了这一令救助站无比头痛的“跑站”现象。省救助管理总站站长郭奇在会上提到,他曾经接触过一个“职业跑站人”,半年就进了25次救助站。不过,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半年进25次”还是“小儿科”,还有的职业“跑站人”“两年进了200多次救助站”。
连日来,记者对职业“跑站人”这一独特群体调查发现,“跑站”不仅成了一部分的生存模式,甚至还有人靠“跑站”来赚钱,一些经验老到的“职业跑站人”一年竟然能赚10万元。
调查救助站里“职业跑站人”占一成
所谓“跑站”,是指原籍甲地的流浪人员,到乙地救助站接受救助后,再到丙地救助站去申请救助。他们在各地救助站来回跑,每到节假日这种情况更多。
根据相关调查,所有街边流浪乞讨人员中,职业乞讨人员占了七成左右。全国救助管理系统显示,仅2011年以来,就有6000多名新的“跑站人”重复进入救助站。
来自贵阳的罗锋(化名)就是一名“职业跑站人”。三天前,他从江西某救助站辗转来到厦门。记者来到救助站时,罗锋正和其他受助者一起边看电视边吃午饭。“这些人很多都在全国各地救助站辗转多次,有的已经是第二次来厦门了。”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仲纪坤告诉记者,在其工作的几年时间里,这种职业跑站的现象十分突出。
仲纪坤介绍,在厦门救助站每年接收的流浪汉中,职业跑站人占了近一成。“这些人只要在系统一查,就可看到其在全国各地救助站往来的情况,只要次数多的,基本就可以认定为职业跑站人”。
最“勤快”的两年内跑了200多次
除了人数增多外,这些职业跑站人的跑站频率也很惊人。在厦门,救助管理站近年来就不断遇到一些“跑站大户”。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厦门救助管理站共接收了3000名左右的流浪汉,根据系统查询,有200多名职业流浪汉在全国各救助站跑站多次。“几十次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只要跑站一年以上,100多次是基本有的。”仲纪坤说,不久前,厦门救助站就接收过一个2年跑了200多次站的跑站人。揭秘跑站伎俩:一定要说得很惨,父母双亡之类的
根据《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只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救助站必须给予救助。
正是如此,常年下来,许多职业跑站人已经熟练掌握了救助条文和运作规则。
对此,正在吃饭的罗锋毫不避讳,向记者大吐自己的“心得”:“根据规定,救助站会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以核对信息,这时候只要谎称身份证丢了,救助站也拿你没办法。”
罗锋说,一般情况下,职业跑站人只会出示没有照片的户籍资料,必要时还可随便冒用他人身份,只需把自己相片贴上去复印出来就行。
“一定要把自己说得很惨,父母双亡、无亲无故、没工作、没钱、整天挨饿,甚至说自己生病了,这种情况下,救助站肯定不会不管。”
由于救助站的信息系统尚未与公安部门连接,核实这些人的身份非常困难。对此,仲纪坤也颇感无奈。
跑站帮派:谁探路,跑哪个站,事先都有计划
多年下来,流浪汉跑站已经发展为一个固定的职业群体,在一年又一年的跑站过程中,一些流浪汉相互结识,形成了不同的小帮派,甚至有自己的QQ群。
“主要在里面交流经验心得,哪些地方好跑,哪些地方不好跑,大家都会互相沟通,有时候还聊聊天,开开玩笑。”2年前,罗锋就在江西的救助站结识了一帮同道中人,据罗锋说,一般情况下,各帮派会制定跑站计划,由谁先去探路,然后谁再跟上,跑站地点也是事先分配好的。
时间久了,在这些职业跑站人中,还跑出了辈分。“资历久的经验丰富,地位也高,很多新人都会向他们拜师。”罗锋说,拜师后,师傅会把多年的跑站经验慢慢传授给徒弟。
跑了4年,罗锋打算回家
跑站赚钱:倒票、骗救助金,一年能赚好几万
有了帮派后,这些跑站人还研究出自己的“生财之道”。主要有两种渠道,首先是倒票。“救助站一般让我们吃住两天,然后买票送我们走。”罗锋说,拿到票后,跑站人并不回家,而是倒卖车票。“一张票最少能赚100多元,节假日更火,特别是春节前后,抢手的票一张可赚1000多元”。
为防止此类现象,救助站都会在车票上盖上“政府救济”印章,使用时需核对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根本没用,随便拿化学溶液一洗就完事了。”罗锋说,即使没洗,还可以上车后再转卖给车上的人。
跑站人的另一项收入是骗取救助金。“主要是去一些乡镇的民政局和领导办公室,不给钱就不走。”罗锋透露,这种方式一次最少也能要到百元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年赚个五六万不成问题,经验老到的甚至能赚到10万。”罗锋说,一些“师傅”级别的人物还能通过各种渠道弄到残疾人证,跑站的时候装聋作哑,更容易赚钱。
部门说法应对“跑站”:目前尚无监管法律
针对跑站现象,仲纪坤介绍,《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救助站已经实施救助或者救助期满,受助人员应当离开救助站。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当终止救助。
“但我们不能赶他们走,我们开了不予救助通知,但救助站没有执法权。”仲纪坤说,目前尚无法律明确约束这些人,主要还是以劝导为主,强制驱逐有可能引发跑站人到社会偷抢。
“上个月就有一人被我们劝说成功,还写下一封告诫书。”仲纪坤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只对极少部分的人有效,更多情况下,救助人员只能亲自将跑站人送上车。
据了解,日前,市救助站已和公安局协商好,将救助系统和公安系统进行衔接,以更方便地识别跑站人,目前所有设施已准备就绪,不久就能接通。
人物对话
很多时候自己都很鄙视自己
带上泡面和水,昨日,在即将离开厦门救助站之时,罗锋告诉记者,他将结束跑站生涯,回老家找份工作养活自己。
记者:为什么会成为职业跑站人?
罗锋:大概在4年前吧,之前有打过工,但工作太累,吃的住的都很差,有一次没钱了去救助站,认识了一些人,觉得跑救助站的条件比打工好多了。
记者:其间家人不管吗,为什么不回家呢?
罗锋:自己是出来打工的,不想向家里要钱,和家里人的关系也不大好。
记者:这次为什么打算结束?想找份什么样的工作?
罗锋:跑了4年,挺累的,这种职业没什么尊严,就是靠骗吃骗喝过日子,别人瞧不起,很多时候自己都鄙视自己,没什么人生价值,这次回去想尝试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累点也无所谓,能养活自己就行。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