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晋江时政 >>正文

在晋江市打造“智造名城”工商企业界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3-03-29 08:40
  

  黄少萍(2013年3月25日)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我们经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有了春天的播种、耕耘,才能有丰收的季节、丰硕的成果。当前,泉州站在转变提升的重要关口,面对标兵疾行、追兵渐近的形势,经济总量连续14年领跑福建的泉州,要如何持续保持领先?泉州市委用“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的大讨论问计全市、问路发展,认真回答在全省引领发展、勇挑大梁的时代命题。我们自设问号、自己破题,一段时间以来,全市涌现了不少“泉州好声音”。今天这场会开得很好,这是得风气之先的晋江企业家的集体忧患和思考,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头脑风暴”。听了许连捷先生、洪忠信先生、王良星先生三位企业家的演讲,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一是“坚守”,坚守实业、根植本土;二是“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三是“创新”,是做大做强企业的不竭动力和文化动因。陈荣法同志的报告也很“给力”,发出了晋江向“智造名城”攻坚跨越的动员令。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晋江一路领跑全市发展,既创造财富,也创造经验,成绩有目共睹,各方广泛赞誉。今天,我表扬的话就不多说了,更多的是想和大家一起忧患、一起思考,在新阶段晋江如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何加快赶超跨越,继续当好全市、全省的“排头兵”。这里,我和大家交流三点看法:

  一、继续领跑发展,晋江要有当仁不让的勇气和锐气

  今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泉州是福建的“东部”,要比照全国东部先进地区,认真审视、思考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去年,我参加晋江“二次创业”大会时说过,晋江在泉州,是龙头、是晴雨表,是“定海神针”。在转型升级新阶段,晋江理应有更强烈的忧患意识,理应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追求。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如何下更大的力气,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当前,单就人均GDP而言,泉州、晋江可以说和东部地区相当。但是,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城市,走的是把握市场先机、低端进入、逐步提升的乡村工业化路子。从区域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来看,我们和东部先进地区还有很大的“落差”,尤其是与近代工业化先驱城市相比,我们人才技术积累不足、城市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偏弱等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这势必影响长远发展的后劲。进入新世纪以来,泉州的GDP在2004年被唐山、烟台赶超,人口比泉州少100万的南通市经济总量也在迫近,2012年GDP达到4559亿元。在200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开始评选时,晋江位列第6位,之后12年,晋江先后被常州武进区、昆山市、杭州萧山区、宜兴市、慈溪市、太仓市、苏州吴江区等赶超。类似反超的情况,也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格局中发生。比如,在2005年,长三角GDP反超了珠三角。基于这样的形势,广东在“而立之年”充满忧患;即便是当前引领全国发展的上海,去年底也发出了“没有忧患就是最大忧患”的警醒。在这方面,晋江的企业家、干部群众的认识是清醒的,在大讨论活动中,你们形成了不做“井底之蛙、温水青蛙”的共识,这些都很好。但要切实解决后劲不足问题,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子,还需要下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如何敢拼敢闯敢试,再创体制机制的新优势?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眼下,泉州已进入创新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期。可以说,全市普遍遇到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晋江都可能更多更早地遭遇到。比如,如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业现代化步伐;如何推动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让广大企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如何以社会管理创新全国试点为契机,加快提高城镇化质量,建设好“美丽乡村”,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泉州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内容,晋江先行先试、解决好了,对全市都是很好的示范。

  (三)如何突破发展定势,在转型中保持较快的增速?转型时期既是阵痛,也是机遇。当前的宏观环境已经大不相同,尤其是“高成本时代”的压力越来越大。去年来,全国部分行业的企业高库存现象日益浮现;今年初,我市企业开工率高、开机率不足的问题也比往年明显。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一些产业不可避免要梯度转移,一些产业亟需脱胎换骨、升级更替。实现这种“蜕变”的过程,有时候需要破旧立新,这样会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会不会影响发展速度?青岛、佛山等一些原本以传统产业、轻工产业为主的城市,用成功转型的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晋江要对标找差、赶超跨越,就是要拿出加快转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举措,就是要把握好转型节奏,有序引导升级,持续增强后劲,在质量、速度上继续引领泉州发展。

  二、打造“智造名城”,晋江要在创新转型中创造新经验

  基于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战略。比如,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并非简单回归制造业,而是致力于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以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基础,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佛山、东莞、常州、绍兴等国内许多制造业大市纷纷提出了“智慧制造”的概念。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实践很广,有几方面是共同的:一是仍然以制造业为重点、二产为基础;二是采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改造研发生产、管理流程、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电商模式逐步兴起;三是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文化创意、低碳绿色、个性化等元素,极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这些方面,先知先觉的恒安、安踏、利郎、三六一度等晋江企业,已经率先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晋江把打造“智造名城”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这是顺应规律的战略抉择,也展示了晋江掌控研发核心、关键技术、营销网络、自主品牌的强烈愿望。我感到,晋江打造“智造名城”,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突破三产“短板”,服务制造融合,引导产业集群走向高端。泉州、晋江的最大优势是做实业。当前,打造“智造名城”最根本的,还是要紧抓制造业不松手,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扎扎实实地推动“生产型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生产车间”的“低端锁定”。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每年重点抓好一批现代物流、金融、商贸会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项目建设,主要目的,不是要简单提升服务业比重,更重要的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晋江的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集群是“看家宝”。眼下,“陆地港”已经初具规模,五店市、三创园、洪山文创园三大载体正在兴起,国际鞋纺城等八大会展市场形成体系,你们完全有条件在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传统产业高端化上,率先取得突破。在这方面,对晋江的龙头企业来说,完全可以深化产业链分工协作,把非核心的制造部分分离出来,转给本地配套企业代工,进而集中更多资源去搞研发营销、品牌提升,加快产业链前端和末端的突破,进而带动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对晋江的传统产业来说,要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提升质量、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两化融合等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产品从低端走向高端,使工业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晋江是“品牌之都”,但产业集群的市场国际化还刚刚开始。我们要支持龙头企业依托核心竞争力,推进品牌经营、品牌运作、品牌提升,努力促进国内品牌加快转化为国际品牌。我相信,中国产生的第一枚国际运动品牌一定会诞生在晋江。当前,晋江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条件更好,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大企业、好企业、名企业,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大城市、好城市、名城市。为此,晋江要结合大手笔城市改造更新,把厦门的城市化水平移植过来,加快完善城市的高端服务、综合服务功能,让城市更好地留住企业、集聚人才和白领,更好地促进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二产与三产的互动、城市与企业的匹配。

  

 

  

(二)深化“三维”对接,内外资源并重,引导新兴产业跨越成长。在借势、借力提升产业层次方面,无论是晋江还是全市,都还做得不够。纵观国内先进城市,都构建了开放包容的大格局、大环境,以此来源源不断地吸引人才、项目、资金、技术、先进理念等,特别是注重引进创新领军人才、龙头项目,来带动一个高端创新团队的加盟,来支撑一个创新型产业的培育。今后,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加快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大企业、好企业,积极引导上市企业、龙头企业,拿出上市募集的资金,往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领域拓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重视借势借力,大力引进外企、央企项目,大力引进新兴产业的龙头项目、关键环节,以此带动先进人才、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的引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步伐,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最近,晋江引进了3个总投资30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制造业的,有文化旅游的,都是很好的项目。在新时期,晋江就是要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的外来大项目、好项目与本地项目交相辉映、互动发展,共同托起“晋江梦”。

 

  (三)实施创新驱动,大力招才引智,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在这次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在这方面,晋江重视比较早、做得比较好。比如,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148名博士后,晋江就有68名、约占46%;全市有203家亿元企业与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晋江就有70家、占35%,还有许多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但是,当前晋江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从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实践看,他们都十分重视培育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创新联盟、产业链分工协作等方式,打造全产业链、创新链,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目前,晋江也在加快努力,比如,积极开展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合作。这样的合作还要升级、还要升格,比如,正在与北京大学就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医疗卫生、风险投资等的洽谈合作,已经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的大范围引进科研机构、研发成果、技术人才,大力度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向非常好,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够更快降低创新成本,促进创新向更多的中小企业扩散。

  (四)发展产业金融,催化科技成果,引导区域创新要素快速集聚。当前,良好的金融生态,日益成为衡量城市创业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我们建设国家级“金改区”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培育旗舰型大企业、企业联合兼并、商业模式创新,为小微企业、科技人员、创业者等提供金融支撑。如果说技术创新是“智慧制造”的脊梁,那么,科技金融就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这也是许多城市后发赶超、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经验。比如,深圳在发展初期,技术积累与许多国内大城市相比,劣势相当明显,但通过科技金融创新、设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大量吸引科技人员、技术专家、科研成果等集聚,华为、腾讯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在政府“保姆式”服务中培育起来的。晋江的民间资本、企业资金比较雄厚,仅上市企业就有41家,融资总额超200亿元,政府也有较好的财力,完全可以在科技金融方面作更多探索,致力打造“金融改革创新先导示范区”,让人才、技术与资本更好地结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以上这四点,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打造“智造名城”,是晋江城市化、工业化向高级阶段迈进的现实选择,也是在为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作有益探索。我们相信,新时期的"晋江经验",一定能够赋予“泉州模式”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永葆创业激情,晋江要有超越自我的胆识和魄力

  实现创新转型绝非一日之功,而是整个地区工业发展、城镇发展、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的跃升,是一个发展阶段的跨越,是在更高起点上的“二次创业”,更有难度、更富挑战。

  我们认为,只有敢于否定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新一轮30年发展,环境在变、结构在变、动力在变、路径也在变,以往的一些创业理念、创业方式,可能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反思和转变。刚才洪忠信先生说的一句话,“记住我们因为什么成功,忘掉我们的成功”,让我很有感触。我们爱拼敢赢的精神,在晋江企业家身上一直体现得很充分、很强烈,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一旦认识到过去一些做法成了企业发展的束缚,哪怕付出再多努力、再大代价,也要坚决改变。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服务创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任务更加繁重,广大干部都需要认真学习企业家这种自我革新的意志、品格,让我们的工作跟上企业的需求、群众的期盼。

  我们认为,只有胸怀远大目标,才能走得更远。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无论是起步发展还是转型升级,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晋江的“创一代”企业家们正是怀着基业长青的理想,进行了市场、质量、品牌、管理、上市的一次次“蜕变”;也正是在这样的创业文化、人文氛围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创二代”“创三代”们正在崛起,一起向电商、设计、创意等新领域攀登。同样的,在新时期,广大晋江人树起了打造“智造名城”的远大目标。我们相信,也希望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和先发地区的比较中,主动接受先进理念的冲击和洗礼,更好地肩负起组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忧患意识始终是一个地区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钙质”。晋江是充满创业激情的热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晋江始终是时代的弄潮儿。打造“智造名城”是晋江新一轮发展的宏伟目标。在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敢为人先、不甘人后、有胆有识的晋江人、晋江企业家,必将更加出彩,必将用你们精彩的人生、精彩的事业,创造晋江新的辉煌!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