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型城镇化写下“晋江注解”
驱车从泉州市区出发往晋江,进入梅岭、罗山、青阳中心城区一带,鳞次栉比的高楼、错落点置的绿地和公园、古色古香的传统街区……一座现代化新城呼之欲出。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表示,改革开放的前一个30年,爱拼敢赢的晋江人创造了发达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持续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当前,晋江上下在开展忧患意识大讨论,晋江人忧的是,后一个30年,发展的后劲在哪里?
后劲在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目前,晋江正在探索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服务业提升和传统产业升级的路径。
晋江的民营经济发端于草根,多数布局在乡镇。从产业分布看,东石的伞具、英林的夹克、陈埭的运动鞋服、罗山的食品……一镇一品特色非常明显。如果只是简单地做好中心城区建设,难以带动和辐射密布在乡镇的众多产业与民企。
按照“全市一城”思路,晋江把全市陆域649平方公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来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向农村延伸覆盖,让乡镇和农村也能享有优质的公共服务。
在自来水领域,目前,晋江389个建制村全部通上自来水;在环境整治领域,晋江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在公共安全方面,晋江组建了3900多人的巡防队伍,将治安力量配到村一级;在保障制度方面,医疗、养老等各项制度正在走向城乡一体化……
在晋江,随着城乡各项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与统一,密布乡镇、乡村的众多民营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支撑。
在晋江南部的金井,拔地而起的办公大楼、优美的现代化小区、遍地分布的公园、崭新的星级酒店,与晋江中心城区相比,不相上下。由于配套完善,七匹狼等多家民营企业将企业总部建在这里。
与此同时,农民与市民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在位于磁灶镇的大埔村,记者看到,整齐划一的小洋房,3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干净整洁的菜市场、文体活动中心、休闲中心广场、体育健身路径、灯光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及藏书近7000册的农家书屋。这里,与城市早已别无二致。
在晋江,人的城镇化,还体现在百万在晋江务工的外来工身上。
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率先启动居住证制度,凡年满16周岁,且在晋江务工满30天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均可申领居住证。以居住证取代暂住证后,晋江对外来务工人员由单一的“管理”全面向“服务、保障、管理”转变。根据政策,外来务工人员申领居住证后,可享受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22项市民待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60万外来人员申领了居住证。
外来人员本地化、进城农民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正向人的城镇化方向探索、迈进。
这,就是晋江新型城镇化的新注解。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