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重现晋江 白鹭轻点春水
经过修浚整治后的晋阳湖景色宜人,成为晋江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福建省晋江市近年来结合实际,科学统筹规划,扎实开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海水域再现碧海美景。
2006年以来,晋江市认真落实泉州市《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和《泉州市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总体要求,扎实深入开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完成28项污水管道工程建设
7年来,晋江市共计投入资金26.04亿元,完成整治项目151个,近海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达到了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2011年,晋江市荣获泉州市“十一五”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2012年,晋江市又启动实施了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项目43个,计划总投资3.47亿元。截至去年底,已完成双龙路拓改污水管道工程等28个项目。经过多年建设,晋江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晋江市建成了仙石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晋南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安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5万吨。到“十二五”末,晋江市计划建成南港污水处理厂、西北污水处理厂、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仙石污水处理厂三期,届时日处理能力将达29.5万吨,全市大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均可实现纳管统一处理。
晋江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日益完善,建成了晋江垃圾焚烧综合发电厂和35座垃圾中转站,日处理能力已达1800吨,城镇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市域水系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晋江市从“沿河工业污染源整治”、“沿河截污管网建设”、“河道清淤”、“河道水流畅通”及“河道两侧环境整治”5个方面入手,对内沟河和南低干渠进行综合整治,产生了排洪排涝、滋养生物的生态效益。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晋江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九十九溪、普照溪、缺塘溪、梧桐溪、阳溪、湖漏溪、金井溪、港塔溪、埭边溪等多条镇域小流域的治理工程,逐步实现市域水系“河道行洪排涝安全、水体清澈卫生、水环境整洁优美、水文化突出彰显”的治理目标。
推进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治理
晋江市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和2011年,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考核均位列泉州市第二名。
晋江市以皮革、陶瓷等重污染行业为切入点,开展了行业专项整治。晋江市将可慕制革集控区内的皮革企业整合成4家年产30万张以上企业,现已投入试生产,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督促指导华懋电镀集控区按要求进行整改,区内企业实现按镀种功能分区,电镀污泥按照含镍、含铬、综合污泥分类贮存。开展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排放等环境监管工作,严查陶瓷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督促陶瓷企业完善相关环保手续。
推进纺织印染、制革、电镀、食品、化工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在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抓好废水深度治理和节水改造工作,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晋江市重点工业企业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800万元完成电镀部废水处理站改造,日污水处理能力由300吨提高至1000吨,并配套建设污水回用设施。
晋江市坚持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疏堵结合。科学规划,委托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院编制了《晋江市“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并于2012年7月向社会公布。
落实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按期关闭搬迁工作,今年1月晋江市关闭了池店镇两家养猪场。晋江新灵农牧有限公司等5家禁养区的养猪场关闭补偿资金,财政已经划拨,养猪场将于年底前实现关闭。
推广清洁养殖技术。晋江市继续在生猪养殖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建立“猪—沼—果(蔬、林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
为使晋江近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达到工作方案要求,晋江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晋江市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落实好年度工作计划,再现近海水域碧海蓝天白鹭飞的美景。
加快进度,推进滞后项目建设。首先,晋江市加快南港污水处理厂、泉州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工作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克服资金、征地等制约因素,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各污水处理厂投运后达到规定负荷,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的污水收集处理率。再次,解决石材业整治遗留问题,积极应对石材企业主提出的合法诉求,确保建筑饰面石材行业整体平稳顺利退出转型。
加强督察,落实年度任务。为改变主要污染物减排和个别近海整治工作滞后的被动局面,晋江市效能办、市政府督查室、减排办和近海办已开始对污染减排暨近海整治滞后项目进行专项督察和通报。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确保年度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加深协作,深化治理方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晋江市将加快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以点带面,提高全市农村环境质量。结合全市各流域水系的生态环境及产业布局,条块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区域环境整治。
加大查处力度,强化执法监管。严把产业准入关,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创新监管方式,在传统执法监管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科技能力创新,充分发挥在线监控、监测设备的作用,加强移动执法、应急事故处置演练。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对环境违法案件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同时,巩固整治成效,加大对关闭取缔和停产整顿企业的回访频次。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环保先进典型,曝光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丰富、创新环境保护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
以《晋江环保》等刊物为载体,深入开展环保知识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提高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增强企业的环保诚信和主体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为晋江市环境保护工作建言献策,营造全民参与美丽晋江建设的良好氛围。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