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紫金矿业福建子公司出事故 3人身亡

www.ijjnews.com   腾讯网  2012-01-30 10:47
  


事故项目是福建龙岩市建国以来最大工业投资项目(图片来源于网络)

邵芳卿

[1月29,《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福建省和龙岩市安监部门获悉,死者是因缺氧窒息还是一氧化碳中毒,尚无结论。但紫金矿业和安监部门双方初步均认为系工人安全意识不强、情急之下操作不当所致]

距离试产出第一炉阳极铜未及满月,2012126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899.SH)旗下全资子公司紫金铜业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4名工人相继昏倒,最终3名工人死亡。

129,《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福建省和龙岩市安监部门获悉,死者是因缺氧窒息还是一氧化碳中毒,尚无结论。但紫金矿业和安监部门双方初步均认为系工人安全意识不强、情急之下操作不当所致。

此次发生事故的紫金铜业2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号称福建省重点项目和龙岩市建国以来最大工业投资项目,事发时处于试生产阶段(20111215日至2012615日)。

29日下午,紫金矿业在公告中披露了此事,公告内容未超出27日其官网披露范畴,也未提及工人具体死亡原因。

其公告称,126日下午,紫金铜业(2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制酸车间尾气脱硫工序活性焦罐发生堵塞,一名当班作业工人进入罐内进行疏通作业时发生昏倒,其后车间另外三名当班工人对其进行施救时,也相继昏倒。铜业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施救并送医院抢救后确认3人死亡,1人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公告称,目前,紫金铜业已全面停止试生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法开展事故调查;同时做好善后工作。

而本报记者注意到,28日的龙岩官媒闽西新闻网的报道涉及了事故原因,提法是事故原因初步判断属缺氧窒息或一氧化碳中毒(有待事故调查组原因调查认定)

29日下午,紫金矿业有关发言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事故发生时,该车间窗户紧闭,通风状况差,容易缺氧,当第一名工人进入罐内作业时昏倒后,或因过于紧张或安全意识不强,后三名工人没戴防毒面具即上前救助,也相继昏倒,视频监控人员发现后,公司马上组织了援救,援救人员都佩戴了防毒面具。

该发言人称,目前该车间已处于不投料的空转状态,人员已撤出并封闭现场。

那么,工人究竟是否因缺氧而昏倒?29日晚,福建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告诉记者,该事故属于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按规定由设区市即龙岩市安监局分级管理和调查,有关调查组成立后,鉴定报告尚未报至省局。

龙岩市安监局局长阙朝阳向本报记者透露,27日该局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事故调查组,28日正式启动了调查程序,29日组成了技术组、综合组和材料组,但由于企业与家属双方尚未就赔偿方案达成一致,顾及维稳因素,尸检程序只能后移,因此目前专家组要还原事故当时情形仍有难度,得出死因结论仍待时间和技术支撑。

他指出,此次死者皆为上杭县籍的二三十岁青年男工,有的是大学生,被抢救脱险的是一名谢姓河南籍男工,初步判断,看到工友倒下后,其他三名工人的紧急行动存在错误。

相关报道:

京华时报讯 (记者 王浩娇)26日,紫金矿业位于福建的全资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发生事故,3名工人死亡。29日晚间,紫金矿业为此发布公告。

公告称,26日下午,紫金铜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制酸车间尾气脱硫工序活性焦罐发生堵塞,1名当班作业工人进入罐内进行疏通作业时昏倒,随后车间另外3名当班工人对其进行施救时,也相继昏倒。紫金铜业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施救并送医院抢救后确认3人死亡,1人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事故发生后,紫金矿业立即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目前,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已在龙岩市、上杭县两级政府及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全面停止试生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事故调查;同时做好善后工作。

据了解,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已取得相关部门的试生产备案,试生产时间为20111215日至2012615日。

『责编:思々』

标签:
稿源: 腾讯网  编辑: 管理员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