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宋代古井发掘结束 发现一无字条石
安海宋代古井发掘结束 发现一无字条石
晋江新闻网10月27日讯 昨日,完成对宋代“古井”的发掘和清理后,晋江安海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文物保护组既欣喜又失望。喜的是,正如传闻所言,这一口宋代“古井”井底,果然有块条石。石头长约50厘米,宽44厘米,高12厘米左右。但石头双面都是人工打磨过的光面,并未发现有任何刻字。
那么,历史上,朱熹是否真的在一块石头上题写“石井留香”四字,并将刻有四字的石头放置在某一个古井底呢?安海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文物保护组工作人员表示,这很可能是民间传说。
“古井”疑为安海第一井
昨日,安海对这一口宋代古井的发掘才告一段落,安海文史界却已掀起热议。
通过本次发掘,安海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文物保护组工作人员汪先生推测:这口宋“古井”极可能是安海志书中所记载的“第一井”———“石井”。
汪先生的证据是,1983年编修的《安海志》记载:“石井,在宋石泉门内往东上,水南门内昼锦坊前,北至高处,转西十余步,井居屋畔,石盘做底,中泐一缝,泉自中出,清冽甘美,临海不碱,人以为奇,故名石井,并以名镇,亦以名书院。”
“位置同处在石泉门,也是临海,所发掘的古井井水也和志书上所言的清冽甘美。”汪先生说,临海的淡水水源本来就很难得,所发掘的石井不仅为石头所砌,而且工艺很好,担当得起是安海“第一井”。而且保护组昨日对古井井底的发掘整理,井底确实有出土长方形的石头。
不过,这口古井是不是就是安海“第一井”,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保护组工作人员欢迎有更多的文化人士对此进行研究。
部分史料有关朱熹记载有误
本次的考古发掘,另外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些史料记载朱熹题字“石井留香”留石在第一井的记载可能有误。
安海籍华侨大学中文系退休教师陈增瑞一直注意收集有关朱熹的史料书籍,在他收藏的两本书作———1992年南安编纂的《丰州集稿》,以及2007年陈荣捷著的《朱子新探索》中,都提及朱熹题字在安海第一井“石井”中。
据《丰州集稿》记载,石井的底下有块大石,而朱熹题了“石井书香”四字在那块石头上后,泉水就从字中出来了。
《朱子新探索》的记载,用的是民间传说的笔法:朱熹留下的四字是“石井留香”,因为朱熹当时常往来于同安晋江两地讲学,途经安海,有一段时间还在安海小住,甚至打算在安海定居。定居前,朱熹请来工人凿井求泉。没想到凿下后竟碰到石头,朱熹因此放弃凿井的想法,并写下“石井留香”四字,让石匠刻在那石头上。没想到,字一刻好,泉水就突然涌出,而且清冽如镜。
《丰州集稿》所辑录的是清人留下的史料,《朱子新探索》则是研究朱熹的新著作,这两本书引用史料,对比起1983年的《安海志》和2000年的《安平志》,对古井的地点形制的描述都相似,唯一有出入的是,志书提及石井后来引为镇名、书院名,却没有提及朱熹题字石井之事。
对此,一直关注地方史研究的晋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颜长江说,1130年,安海建镇之时,朱松为第一任镇监,当时安海就称为石井镇。因此可以推测:在没有建镇之前,安海就有石井的叫法,但是不是志书上说是引用“石井”井名则有待考证。不过,可以确认的是:朱熹出生和安海建镇同样是1130年,“石井”的叫法应该早在朱熹出生之前就有了,安海第一井“石井”则不可能是朱熹开挖的。
“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安海人们对朱熹怀有深厚的感情,民间流传出朱熹题字在石井,以致一些史料将民间传说录用其中,导致后人误解。”颜长江说,此次的古井发掘,正好让世人有机会来发现这个误传。
■记者 董瑞婷 王家煜 文/图
[责任编辑:宪生]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