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两棵神奇树上栖息上千只蝙蝠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0-09-06 11:14
  

两棵神奇棕榈树栖息蝙蝠上千只

本报讯 在海外,有一种棕树与蝙蝠结成了亲密好友。在棕树茂密的叶片中,白天藏匿着无数只蝙蝠,因此有人又把它称为“蝙蝠棕”。其实,在晋江市永和镇旦厝村一处普通的民宅前,也有这么两棵参天的“蝙蝠棕”,在其上栖息的蝙蝠多达上千只,每到夜幕降临,夕阳那最后一抹余晖谢幕之际,这上千只的小家伙便像一个个优雅的滑翔伞运动员,展开双翅,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

昨日下午,记者就在旦厝村见到了这两棵神奇的“蝙蝠棕” □记者 吴毅君 陈晓东 文/

一到晚上,蝙蝠就成群结队飞了出来。

有心栽棕树 无意成“蝙蝠棕”

“好漂亮啊!每到这个时候,就有上千只的蝙蝠有序地从棕树的叶子中分批飞出。”家住这两棵“蝙蝠棕”附近的留老伯今年已经72岁了,他介绍说,这两棵棕树是附近一户人家在二十几年前栽种的,而蝙蝠也在此树上栖息十几年了。“刚开始没那么多,可能这里很适合它们居住吧,后来就越来越多了,你别看这棕树叶不多,但上面可藏着上千只的蝙蝠呢!”

18时30分,顺着留老伯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这两棵10米多高棕树的叶子最外层,密密麻麻地倒挂着数百只蝙蝠,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棕树上结的果子呢!小家伙们摩拳擦掌,不断发出“吱吱”的声音,似乎正互相沟通计划着如何完美演出即将登场的“飞行秀”。

18时50分,一些按捺不住的小家伙先行出动,先是自由落体,一眨眼又腾空飞起。很快,藏在棕树叶下的蝙蝠们有序地分批次从棕树叶中飞出,一次出动少则十几只,多则数十只,不一会,整个村子上空都是飞翔的蝙蝠。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么多的蝙蝠,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才能完全飞离棕树。

据了解,蝙蝠一般都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以及树洞、山上岩石缝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则会隐藏在棕榈、芭蕉树的树叶后面。

专家解释,棕树又叫棕榈树,它的上部叶极为繁茂,朝上生长,鲜嫩青绿,下半部的叶子略显干枯,向下半垂,而蝙蝠就刚好藏在这下垂的棕树叶间。

蝙蝠和棕树之间之所以建立了良好的“交情”,都得益于彼此各取所需。当然蝙蝠是主动的,因为它要寻找适于它栖息的树木,才和这两棵棕树结成了“好朋友”。由于有成千上万只蝙蝠在棕树上安家落户,使棕树周围的土地上,覆盖了一层几十厘米厚的蝙蝠粪便,这倒也成了棕树的好肥料,使棕树生长得更为茂盛。彼此相得益彰,其乐融融。

棕树枯死的叶子上挂满了一串串蝙蝠,由于它们倒挂着,身子大部分隐藏在里面,远远望去很像是树的果实。

与村民友好共处

那么,这么多的蝙蝠给村民带来什么不便吗?

“蝙蝠吃蚊子,它们帮我们消灭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今年58岁的施阿姨笑着说道,每次看到蝙蝠出动,她就觉得很开心,它们在空中滑行的样子,令人赏心悦目。

“它们一般都是傍晚出去,回来的时候基本都看不见了,直到早上仔细看,才能看清楚它们在棕树上睡觉。”村民留先生告诉记者,蝙蝠行踪和人们的作息时间相反,而且它们只出去觅食,不伤害村民,因此彼此互不干涉,一直友好相处。

据相关资料显示,蝙蝠的食性相当广泛,一般来说,大蝙蝠类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而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

相关链接

1.蝙蝠

蝙蝠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900种。蝙蝠的种类数目在哺乳动物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啮齿类动物。一只20克重的食虫性蝙蝠一年能吃掉1.8——3.6千克昆虫。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温阳光的伤害。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总是倒挂着休息。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这种本领要求高度灵敏的耳和发声中枢与听觉中枢的紧密结合。蝙蝠个体之间也可能用声脉冲的方式交流。晚上是昆虫们活动的高峰时间,而蝙蝠是这些昆虫的天敌。

2.棕榈树

棕榈,别名棕树、山棕。棕榈在我国分布很广,多为观赏用。

 

[责任编辑:zxs]

标签:棕树|蝙蝠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管理员管理员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