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振兴规划将开启
沪、苏、浙“两省一市”上市公司共426家,总流通市值达到30103亿元,两项分别占上市A股的24.74%和20.67%
据证券日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无论从全国经济的地位,还是证券市值的占比,长江三角区域都具有绝对的龙头优势,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将开启A股市场区域板块的新时代。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出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全新的宏观考虑,区域振兴规划的频繁出台。有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几乎是之前4年的总和。
最新版《规划》提出要完善定期会商制度,继续完善上海、江苏、浙江的两省一市“省市长”定期协商会议机制,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峰会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等合作机制作用,推进落实三方共同明确的有关合作,完善长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设。
经济地位举足轻重
新年伊始,我国区域振兴规划又传利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已经上报国务院审议,即将出台。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已批复的区域振兴规划在经济振兴上取得了积极效果的同时,也极大提升和盘活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区域版图。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全国经济的地位,还是证券市值的占比,长江三角区域都具有绝对的龙头优势,因此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将开启A股市场区域板块的新时代。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镇江、湖州、宁波、绍兴、舟山、温州、嘉兴、常州等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长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以浦东开发为龙头,以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相伴随,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上了一个新台阶。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身处中心的上海市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加快朝向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对周边城市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
从两省一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看,前三季度,江苏省生产总值(GDP)为23915.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三名;浙江实现生产总值为15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四名;上海市生产总值为10214.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七名。两省一市的前三季度GDP总计达49958亿元,占全国同期生产总值的22.94%。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此举的意图不仅是要使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全面开花”,从更深层次来说,也是在试图扭转中国过度依赖外贸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向多元化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的即将公布,意味着中国新一轮的区域改革试验也由此进入到一个深化的阶段。
市场版图全面盘活
从两省一市的证券化程度看,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家数(A股)为1722家,流通总市值达到145632亿元。其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家数为161家,流通市值为20281亿元;浙江省上市公司家数为139家,流通市值为4700亿元;江苏省上市公司家数为126家,流通市值为5122亿元。整体来看,两省一市上市公司家数为426家,总流通市值达到30103亿元,两项分别占上市A股的24.74%和20.67%。由此可见,以两省一市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
观察长三角上市公司,会发现很多的“第一”。有曾经名列“A股第一高价股”的中国船舶;有国内最大钢铁上市企业宝钢股份;有国内最大规模的汽车上市企业上海汽车。
据介绍,由于地缘因素,长三角资源型企业较少而制造型企业优势比较明显,自主创新型企业较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金融、物流等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提速,产业结构将呈现“三、二、一”的发展格局。
这一格局在长三角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上得到了体现。除了传统产业机械设备(29家)、纺织服装(16家),信息服务和设备、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家数较多,两大领域的公司数分别达到25家和27家。而作为第三产业的建材、商贸、房地产等上市公司近年明显增多,分别达到18家、26家和26家。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金融业的带动。长三角目前拥有9家金融类上市公司。这9家公司范围较广,涵盖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领域,从而为长三角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上海的交通银行、海通证券、中国太保、浦发银行,江苏的南京银行、浙江的宁波银行等,快速发展备受外界关注。
由于低端生产企业密集、土地资源捉襟见肘,加之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长三角制造业转型成为必然。东吴证券认为,长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以传统行业的公司居多,它们的转型将主要以提高技术含量、发展完善产业链及服务渠道为突破口。作为转型的代表,东方市场的发展轨迹非常说明问题。
长三角经济研究专家指出,在打造现代制造业方面,灵活性高、产业能级高的产业备受推崇。这方面的典型是申能股份、复星医药等老牌制造型企业,它们通过开发新能源,推行行业整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最后是电视、广播、出版业、创意产业等面向民生的服务行业。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侧重于向公众提供物质消费服务;以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以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指导民生。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政策规划措施的逐步规划落实,相关长三角上市公司如中视传媒、陆家嘴、东方明珠、百联股份等长期发展前景都值得期待。(记者张晓峰 沈明)
[责任编辑:zxs]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