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9中国五大“网事”
新华网上海12月13日电(记者杨金志、张建松、陆文军)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达3.38亿,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在宽广无垠、空间无限的互联网世界,中国“网事”也精彩纷呈、千姿百态……
“有身份的人”曝光:网络监督发威
【事件】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敦煌莫高窟著名旅游景点藏经洞,一名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1000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一名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妇人顿时大怒,拂袖而去。不料顷刻即回,在两名壮汉的簇拥下,径直走向那位讲解员,打了她两记耳光,同时伴随着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在接受询问时,这位妇人丈夫说:“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在互联网时代,“最牛团长夫人”的丑恶行径很快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一周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布了兵团农十二师党委决定,免去“最牛团长”221团副团长陈伟和“最牛团长夫人”221团医院党支部书记于富琴两人的职务。
【点评】从“最牛团长夫人”到“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再到“替谁说话”规划局长逯军,全民监督与网络曝光交融互动,一场场旋风从网上“席卷”到网下,产生积极影响,网络监督的力量不容小觑。
“贾君鹏”帖:网络狂欢背后的精神空虚
【事件】2009年7月中旬,在百度魔兽贴吧里,一个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纯水帖”,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创造了数百万的网络点击率及数十万条回复的记录,引发了一场网络集体大狂欢。一时间,“XXX,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各种版本纷纷涌现,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大行其道。
【点评】从“贾君鹏”到“春哥”“我XX不是X,是寂寞”,再到“偷菜”、“奥巴马女郎”,部分网民和媒体在近乎无聊的网络跟风中寻找自己的欢乐,也折射出了网络精神文化的某种空虚,乃至成为背后利益推手的棋子,最终堆砌出一场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空耗碳排放的所谓“狂欢”。在一个物质逐渐丰腴的时代,人的精神世界不应如此平庸空洞。
手机网络扫黄:问责运营商
【事件】随着手机网络的逐渐成熟,手机登录互联网时,也出现了很多自动弹出的涉黄页面和插件,并出现收费提示,一旦用户选择进入,支付相应费用就能够观看。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就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点评】打击手机网络色情,光打掉几个网站是治标不治本。运营商、广告联盟等的纵容、扶持,为淫秽色情网站的滋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网站的流量大了,不仅内容提供商得利,运营商更是得利。按照“谁获利谁负责”的原则,运营商理应承担社会责任。而现实是,作为运营商的电信巨头仍然只见利润不见责任。对于他们,看来只有霹雳手段才能显菩萨心肠。手机网络扫黄必须制度化、长效化。
“绿坝”软件:政府好意如何让民众乐意
【事件】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年5月19日出台了一个文件,提出在国内生产的计算机和销售的计算机上装上过滤软件,目的是减轻、减少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对社会的危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危害。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8月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件事情的本意是按市场规则、按自愿的原则办,因为装上这个软件以后,人们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由于文件考虑不周,没有表述清楚,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强制性的。“绿坝”软件下一步如何安装和预装,政府部门将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绝不会出现在所有销售的计算机里一律强制安装的情况。
【点评】从措施本身来看,政府的初衷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一些电脑使用者对其反映消极,原因主要集中在对个人隐私的担忧,浏览网页权限的潜在限制,以及软件本身的技术水平等问题。一些专家学者表示,政府的决定和行为要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还需要更多考虑民众的关切和感受,让民众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进而“欣然接受”。
微博:表达更加“草根”
【事件】今年以来,红遍大洋彼岸的微博客魅力延伸至中国,引发了一场“围脖”热潮。和博客不同,博客上的形象被喻为“化妆后的表演”,博文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大工作量成为博客作者的负担;而微博使用者不必考虑做什么标题、如何展开叙述等“繁文缛节”,只需用一个或几个短句将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即可,140个字符的微博深受网民喜爱。支持手机随时更新的微博,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发表。微博也迎来知名明星、企业家的加盟,李开复、俞敏洪、潘石屹等纷纷开微博,“围脖”粉丝团日趋火暴。
【点评】短小精悍和随心所欲的微博也因为“太琐碎”“口水信息太多”而被一部分人诟病,但有专家认为,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更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表达、沟通的欲望,而140个字的限制给予了作家和农民不分高下的发言权,从而推进了草根文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zxs]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