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出炉 青山湾最适宜游泳
明天是全国海洋宣传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近日发布了《2008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泉州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监测要素含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近岸部分海域受到污染,其中主要污染海域为泉州湾和安海湾,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海洋环境
泉州湾、安海湾为主要污染海域
泉州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去年全市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0.8%.大部分监测要素含量与2007年基本持平,近岸部分海域受到污染,其中主要污染海域为泉州湾和安海湾,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铜和多氯联苯污染。
对泉州海域内的牡蛎、菲律宾蛤仔和鲍鱼等样品进行抽样检测,共采集12个样品,贝类质量总体良好,个别体内重金属和粪大肠菌群含量较高,所有样品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泉州海域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到浮游植物234种,浮游动物246种,在湄洲湾、泉州湾和深沪湾海域鉴定到底栖生物74种。
入海污染物
个别海域不符合执行标准
晋江/石狮十一孔桥排污口、晋江东石电镀集控区排污口和晋江远东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状况不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执行标准类别,沉积物质量超过沉积物质量第三类标准、贝类质量超过海洋生物质量第三类标准,其他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状况均符合标准。
此外,晋江东石电镀集控区排污口、晋江远东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石狮伍堡集控区排污口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种类较少,环境状况较差,均存在面积不等的无底栖生物区。
海水浴场
青山湾西沙湾水质良好
去年4-10月,对青山湾和崇武西沙湾海水浴场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其中前者健康指数为81,达到了“优”水平;后者健康指数为69,达到了“良”水平。两个海水浴场水质状况良好,除粪大肠菌群外,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青山湾海水浴场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共占83%;崇武西沙湾海水浴场适宜和较适宜游泳的天数共占79%,造成不适宜游泳的主要原因均为天气不佳。
海洋垃圾
多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
去年3月、5月、8月和10月,在泉州湾晋江口和洛阳江口海域开展了海面垃圾监测。泉州湾内海面漂浮垃圾类型主要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等,其中以塑料袋和木块垃圾为主。大块及特大块垃圾海域数量为36个/平方公里,小块及中块垃圾海域平均密度为27.6千克/平方公里。
去年湄洲湾三类疏浚物倾倒区倾倒量为40.4万立方米;泉州湾三类疏浚物倾倒区倾倒量为35.3万立方米,总倾倒量为75.7万立方米。
海洋灾害
“凤凰”刮走6700万元
去年,登陆或影响泉州的台风有7个,其中7月中旬第7号台风 “海鸥”造成较大影响,全市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7月下旬第8号强台风 “凤凰”造成较严重影响,全市直接经济损失6700万元。去年受台风及其产生的洪涝、风暴潮影响,水产品损失645吨,损毁堤坝200米,对渔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去年泉州海域未发现赤潮。
去年3月、5月和9月,在泉港区后龙镇和界山镇部分地区沿岸受到海水严重入侵或轻度入侵,未发现土壤盐渍化现象和盐渍化土分布。
保护与管理
近海治污投10.2亿元
去年泉州市投入近海水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资金10.2亿元,完成治理项目77个。2008年进入泉州湾海洋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实施的第二年,累计完成种植红树林716.5亩,清除互花米草1531.5亩;放流日本对虾苗2000万尾、黑鲷鱼苗近20万尾;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青山湾海漂垃圾清理成效明显,逐步建立长效保洁机制;重点入海排污口实时在线监控系统也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深入开展海漂垃圾整治行动。去年在石狮市祥芝中心渔港、深沪海底古森林保护区等海漂垃圾整治点基础上,拓展延伸海漂垃圾整治范围,整治范围涵盖晋江入海口(■埔社区),洛阳江入海口(湿地保护区),晋江深沪、围头,石狮东店,惠安崇武、前内5个渔港、石狮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泉港诚平村近岸海域。同时,为了减少污染物入海,组织实施全市渔业港区废弃船舶清理,启动了大型渔船“两桶”(废油回收桶、垃圾收集桶)配置项目。
为打击非法开采海砂、非法海洋倾废等严重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泉州市、县两级海监机构相继开展“春晓行动”、“碧海2008”执法行动,共巡航56航次,出动执法人员861人次,登临检查采砂船、倾废船216艘次,立案49次,执行罚没款165.5万元。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