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无偿出借 古厝变身公园

成片的马鞭草花枝高昂,连成紫色的花海;夯土墙上的风铃叮叮当当;一群孩子追逐嬉戏……这是记者近日在晋江池店镇柴塔村“恩慈园”村心小公园见到的场景。
这个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村心小公园,于今年初建设完成。“这里原来是几户村民的古厝,由于住户陆续搬走,房屋年久失修,部分屋顶和夯土墙都坍塌了。我们和这几户村民商量后,他们决定将古厝无偿借予村集体,用于建设小公园,让村民多一处休闲好去处。”柴塔村党总支书记蔡平凡说,“这几户村民打心底里热爱村子,希望柴塔村越来越好,所以愿意无偿出借古厝。”
村干部和村民的褒奖,让借房的村民赖玉梅有些不好意思,“去年,村里找我借房,说计划建一座小公园。我们几户商量之后,一致认为这是利人利己的好事,就同意了。”
赖玉梅告诉记者,这个古厝是太公辈留下的,他们家占了其中的80多平方米。经济条件好了之后,他们家另起新房,便从这里搬了出去。此后,古厝长期空置,日渐破败。周边的租户则来院子里种菜、养家禽,让古厝成了村里的卫生死角。“与其让古厝继续破败,成为卫生死角,还不如休整一番,供大家游玩。”赖玉梅说。
去年年底,村心小公园开工建设。村里花费6万多元,清理垃圾、加固墙体,保留古建筑风貌的同时,融入休闲步道、绿植景观等现代功能。
如今,每次回到古厝,赖玉梅总是乐呵呵的,“全家都说借得好。”为了让小公园更有韵味,她还将家中的石磨搬到公园里。
值得一提的是,“恩慈园”村心小公园的建设在柴塔村引发了“蝴蝶效应”。村民蔡珠主动提出,将自家老房子无偿借出。村里花费3万多元,将其改建成一处精致的微景观。“村里改造完后,还派专人前来管理,这些景观干净又美观。”蔡珠说。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村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只有大家积极参与了,乡村振兴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池店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柴塔村“两委”通过议事协商机制,动员乡贤、侨胞等力量参与乡村设计规划,探索“党建+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包括串联“九十九间”影视基地、海丝文化体验园等景点,打造“文化+生态”的微旅游节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 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牵手”知名书法家 古厝里泼墨挥毫2024/02/02
- 凤凰花开古厝边2024/06/13
- 敬老情长 情暖重阳 晋江市重阳节敬老孝善文艺会演暨永和镇第二届“古厝芬芳”文化节启动2024/10/1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