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鲜活样板——“产业兴”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25-03-31 09:54
  

眼下,德化县上涌镇的牧谷蓝莓基地迎来了成熟采收季,200多亩盆栽蓝莓树长势喜人,裹着白色果霜的蓝莓缀满枝头,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这里不仅是蓝莓的乐园,更是乡村振兴的“蓝色”引擎。当地大力发展蓝莓种植产业,通过建设高标准设施产业示范园,构建智能化生产模式,实现“工厂化种植”,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小小蓝莓果变成了“致富果”。

围绕特色农业,上涌镇做出“大文章”——打造全省最大的优质早熟德化梨、高标准设施蓝莓种植基地和娃娃鱼养殖基地,建设院士团队优特稻试验基地,发展红掌花卉、稻田鱼、牛奶玉米、棘胸蛙等现代特色农业。上涌大米、德化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德化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并成功打入高端水果市场。立足特色资源与地域优势,上涌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共同富裕。

作为福建省经济强市,近年来,泉州以“县强、镇兴、村富”为目标,探索出一条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以点带面、全域共进”的创新实践,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板。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关键看老百姓有没有受益。去年泉州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位居全省第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同时,泉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扶持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4005户发展生产增收,实现脱贫人口务工3.95万人,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收入达2.34万元。

通过“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泉州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支点,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以鱼卷产业为核心,联动周边380多户农户,人均收入达3万元;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依托漆篮文化,发展研学与旅游,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南安古村长桥老厝探访之旅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营造之美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示范村与精品线路的打造,不仅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更形成“培育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

从古厝民居到山海田园,从智能制造车间到智慧农业大棚,一幅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清明上河图”正在泉州大地徐徐展开,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泉州智慧。

(记者 范金林 颜雅婷)

标签:城乡融合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王芳罗丽萍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