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比增3% 利郎2024年营收36.5亿元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25-03-19 16:45
  

昨日,中国利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郎集团”)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利郎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0%至36.5亿元(人民币,下同);股东应占利润为4.6亿元,股东应占利润率为12.6%。

“2024年,利郎积极推进战略转型,优化销售渠道,加强企业管理和提升运营效率,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持续推出创新和差异化的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优价’商品的需求;同时,通过明星、品牌与城市三者紧密联动,不断积极探索多元营销新方式,提升品牌营销竞争力,以实现高质量的稳定增长。”利郎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非执行董事王冬星说。

改革效果显著 “轻商务”增长27.2%

从业绩构成来看,去年,利郎主系列贯彻战略转型效果显著,利郎轻商务系列增长势头强劲。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利郎集团采取灵活的策略,坚实拥抱变革,通过多元的销售渠道和精准的市场定位,使产品和服务更切合中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从而促进销售提升。

其中,主系列利郎LILANZ已率先在东北地区及江苏省推行DTC模式,并实现销售显著增长,预期为该企业长远增长带来更大的贡献。截至2024年12月底,利郎集团主系列店铺共2451家,轻商务系列门店共322家,合计2773家,同比净增加78家。

轻商务系列利郎LESS IS MORE则继续采用直营模式及电商销售模式。2024年,利郎LESS IS MORE增长27.2%,主要得益于单店平均销售额的强劲提升及新零售渠道带来的显著成效,延续了上一年的良好势头。

从渠道端来看,去年,利郎集团开拓多元在线渠道,推动新零售业务进一步转变。新零售销售年内同比增长24%。

利郎集团积极响应新零售强劲的发展趋势,采取全新战略,将电商平台从清理库存的渠道改革成为主攻新品的零售渠道;同时继续强化新零售的全平台布局,在原本电商渠道布局的基础上开拓了“拼多多”“得物”“微信小程序”等多元在线渠道。

在产品端,利郎集团推出的极致单品叫好又叫座,销售贡献大。去年,利郎推出拒水羽绒3.0,携手中国先锋设计师陈鹏推出“成器”胶囊系列羽绒服,推动羽绒服销售显著增长。利郎推出首创持久白免烫衬衫、SMART精英系列西服,售罄率高。去年,利郎销售的产品中,原创比例约占75%,其中约58%使用集团开发的独有面料。

从营销端来看,利郎集团探索“创新、质量、年轻化”多元营销模式,签约艺人许凯为利郎LESS IS MORE品牌代言人,与综艺《披荆斩棘4》三度合作,收获总曝光量超过41.5亿人次。

年目标增长超10% “多品牌、国际化”加速

2025年,利郎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市场整合的机会,推动变革转型。利郎集团计划在2025年净增加100家店铺,优先选择在省会及设区市的优质购物商场开设新店,选址在高流量和高消费潜力的地区;增加在奥特莱斯商场的开店规模,以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并有效清理库存;同时,关闭低效店铺,并严格控制成本开支。

为延续新零售业务的良好势头并把握市场机遇,利郎集团今年将增加在线上销售新产品,计划新货品销售占电商销售总金额的比重提高至80%,力求新零售业务于2025年实现不少于15%的增长,整体销售额取得不少于10%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利郎集团“多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已迈入实质阶段,并成功与国际公司合作,丰富了产品组合。

去年,利郎集团通过控股合资形式,获得了“MUNSINGWEAR”在中国地区的品牌所有权。MUNSINGWEAR预期于今年上半年启动线上销售,下半年开设首家实体门店。

此外,利郎集团方面透露,该公司已启动出海计划,首站选择马来西亚,目前筹备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上半年开设首家门店。

王冬星透露,2025年,利郎集团将继续发挥领导者的优势,把握市场整合机会,并配合多品牌策略、国际化进程和新零售业务的推动,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男装行业的领导地位。利郎集团计划于2025年年底实现“利郎LILANZ”“利郎LESS IS MORE”“MUNSINGWEAR”等三个品牌,在中国和马来西亚两个市场同步经营的目标。

(记者 施珊妹)

标签:利郎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刘忠琴颜英婷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200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