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绝技 展绝活 亮绝招 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系列展演精彩纷呈
当前,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正在晋江如火如荼地举行。昨日,记者探馆发现,多位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向社会公众展示独特的绝技绝活,让大家近距离观摩匠人匠心之美,亲身感受“技能福建”的魅力。
“网红”白瓷细腻唯美
远看是纱,近看是瓷。前不久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玉漱公主”来晋江了。这件出自福建陶瓷艺术大师连德理之手的《神话》亮相福建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引得大家叹为观止。
昨日,记者在泉州展馆见到了这位陶瓷界“网红”。她静静地伫立,脸部线条温润柔美,身形曼妙婀娜,薄至0.2毫米的纱衣轻盈飘逸,与根根分明的发丝交相辉映,尽显当代德化白瓷的细腻唯美。
“该作品取自影视剧《神话》中玉漱公主的形象,之前我们做的成品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此次带到现场展示的是重新制作的作品,虽然样式一样,但因为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每一件都是孤品。”全国技术能手连德理向记者介绍,该作品从雕塑到完成,前后需要3~4个月,创作过程可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特别是细致入微的发丝制作,每一根都需精心调配瓷土,手工逐根接合,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这两天,前来参观的人非常多,想拜师学艺的也不少,我很高兴也很欣慰。”连德理说,此次技能大赛设置的展演活动,既可以向民众展示“八闽绝技”,也能调动年轻人对非遗技艺的学习兴趣,对技能强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必须把老一代好的技艺传承下来,而且要一代一代地‘师带徒、传帮带’,这是作为一个手艺人的责任。”连德理说。
雕塑大师现场创作
而在莆田展馆,国家级雕塑技能大师陈春阳正为观众现场创作。只见他手法老到,随手拈来一撮泥,“捏、揉、搓、刻”,不一会儿工夫,一个泥人形象跃然而出、栩栩如生,引得在场观众啧啧称赞。“老师太厉害了,就像女娲造人一般,化泥土为神奇,几分钟时间就塑了一个人像。”市民许子鸿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泥塑是莆田最古老的传统民间雕塑工艺,随后出现了木雕、石雕、铜雕等种类。”陈春阳向记者介绍,其父亲陈国华是当地有名的雕塑名家,他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雕塑的精妙技法。历经多年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他不仅既善雕又能塑。2014年,他的工作室获评“国家级陈春阳雕塑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目前在全国木雕界仅有两位获此殊荣。
“如果‘八闽绝技’没有宣传,年轻一代就会不知道。这个展演活动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陈春阳说,此次活动为老一辈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也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八闽绝技”精彩纷呈
除了莆田木雕外,活动期间,还有福州手工彩绘玻璃技艺、厦门惠和影雕、三明宁化木活字印刷术、南平仿宋点茶等具有福建传统特色的绝技绝活轮番上演。这些富有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的传统技能技艺,充分展现了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技艺传承水平。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赛采取“赛、展、演”相结合的办赛模式,现场展演的绝技绝活涵盖手工制作、艺术创意等多个领域。按照“挑战性观赏性强、受欢迎”原则,活动将采用“专家代表评选+观众投票”的方式,从10个“八闽绝技”项目中,评选出5个最受欢迎项目,并在大赛闭幕式上揭晓、颁发证书。
(记者 李玲玲 秦越)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